4月15日,由于人民幣匯率浮動、出口退稅或調整等原因,紡織服裝企業在今年廣交會上將訂單價格上調2%~10%不等。
“生意不好做啊,產品的外銷進入艱難的境地。”有出口歐美市場業務的青島適之寶枕工坊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靜介紹。從去年年初到如今,受棉花預期漲價影響,純
棉布價格一直在穩穩上行,提花面料、純棉帆布、色織面料等都有不同幅度上漲。另外,作為主要輔料的化纖無紡布的價格一直在漲。
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對于許多從事初加工產品出口的紡織企業來說,日子并不好過。由于企業出口產品單一、附加值較低,產品的外銷進入艱難的境地,一些外貿公司只能靠內銷或進口紡織原料來維持經營。而2007年紡織品出口將面臨更多困難與更大沖擊,重壓之下,服裝企業開始尋求新的出路與對策。
上半年面料將普遍漲價?
“近年來,原油價格上漲致使服裝面料、輔料價格上漲了20%!”我市一家常年從事服裝出口生意的外貿公司負責人徐先生介紹,加上人民幣的升值,近兩年公司在外貿生意中損失了2000多萬元的利潤。
與徐先生一樣,時下在青島,做服裝生意的老板們對于行業前景和利潤空間普遍感到惶恐不安。原材料的價格暴漲不僅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期,而且絲毫沒有下降的跡象。服裝企業在原材料重壓之下,成本加大、利潤下降、出口競爭力減弱等一系列問題都浮出水面。
不僅是外銷服裝價格上漲,今年內銷的服裝零售價格也漲幅不小,如今在商場很難找百元以下的服裝了。日前,記者走訪島城各大商場發現,今年的冬季服裝零售價格整體上較往年均有所上漲。有些原來一百多元的服裝已經漲到兩三百元,而數十元的產品則漲到了一百多元,甚至兩百多元。
“服裝面料價格、人力資源成本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是服裝企業不可忽略三大因素。今年上半年是服裝面料上漲的高峰期。”日前,在中紡圓桌·專業市場論壇”上,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博士提醒企業,服裝面料跟隨原油價格上漲相對有個滯后期,這個由原料波及到的價格上漲壓力今年開始凸顯。
著力提高產品附加值
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讓不少企業面臨很大的壓力,面對國際市場,他們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從產品結構和服務上進行根本改變。
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開始根據國際市場需求開展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推廣。“當前,紡織行業成本大幅上升,靠規模競爭已行不通。”青島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表示,“只做大數量、低附加值、低價格的‘大路貨’產品,注定沒有出路。從去年開始,紅領將針對歐洲客戶對高端襯衣的需求,大做差異化產品,提高附加值。目前,紅領的80%的出口訂單是歐美市場。有了較高利潤,企業抗風險能力大大提高。”
同時,不少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也在開拓更多國際市場。除歐美、日本等幾個占很大份額的國際市場,印尼、中東等市場也被企業所看好。一家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中東市場很受中小型外貿企業的關注,盡管對其貿易環境還不熟悉,但中東市場的巨大潛力還有待充分開拓。
據報道,我省的紡織行業結構調整方案已經正式出臺,按照這一方案,我省將加大投資,進一步擴大終端產品生產,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在服裝產品上,將以即發集團、新郎服飾等企業為重點,發展西服、高檔色織襯衫等產品。并將以青島、威海、煙臺為龍頭,把膠東半島建設成為面向日、韓以及歐美發達國家,輻射全國的現代化紡織服裝研發、營銷基地。
市服裝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面對經營壓力,出口產品重在提升產品的價值,提升競爭力,而依靠不斷的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是服裝出口的重要方向。他認為,現在是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最佳時期,企業一方面在開拓國家市場,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國內巨大的內銷市場。
本報記者 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