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繼被大眾奪去銷售控制權后,又將占據長達26年之久的一汽大眾市場部部長一職拱手讓出,從而在市場品牌推廣和銷售這兩大核心部門失去主導權
來自一汽大眾的確切消息表明,一汽大眾市場部部長王楓在4月6日正式調離,接任他的是來自大眾的中國職員吳紹葛(音)。業內人士認
為,王楓調離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大眾中國對一汽大眾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強。
大眾與一汽的博弈
一汽大眾市場部部長掌控市場策略推廣、品牌傳播大權,支配一汽大眾一年數億元的媒體推廣費用。這個位置既是品牌戰略核心,也是肥缺。一汽大眾自1991年成立以來,一汽從未讓這個位置旁落,如今,在這個位置上占據26年主導權的一汽,失去了這個緊要部門的控制權。
消息人士向《財經時報》獨家透露,這個變化顯然是一汽與大眾之間博弈的結果。代表人物分別是一汽大眾總經理安鐵成與大眾中國副總裁蘇偉銘,后者同時身兼一汽大眾公司商務副總經理(中方第一副總經理)、一汽大眾銷售總經理。
“安鐵成一直想穩住屬于中方的這個位置,他甚至已經開始對這個部門進行整改,將其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負責媒體,由總經理辦公室王琳負責,另一部分由這個部門的原班人馬負責廣告。”這位消息人士說。
但安鐵成的計劃受到了德方的阻撓。在大眾中國看來,以大眾對中國本土市場20余年的深入了解,在這個日漸成熟的汽車市場,大眾完全可以勝任品牌戰略推廣這項工作。
確定吳紹葛(音)顯然與蘇偉銘在其間的斡旋有莫大關系。蘇偉銘的雙重身份一直是汽車業界討論的對象,在大眾確定要將這個位置收歸囊中之時,德國人做事的嚴謹與執行力使其決定變得異常強硬。蘇偉銘的鼎立支持使大眾最終獲得了這個職位,而這個復雜的過程中,蘇偉銘的雙重身份也必然在此決定宣布后或多或少地受到質疑。
該消息人士還透露,目前一汽大眾市場部空無一人,原市場部原班人馬大都調到一汽大眾去年剛剛成立的5個SBU(戰略事業單位)。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最近往返于北京和長春的火車軟臥票源緊張,據說是因為一汽大眾原市場部保留人員最近工作繁忙。但不同的是,在市場部部長更換消息出來之前,北京去往長春方向的火車更加繁忙,而現在恰好相反。
據說,蘇偉銘大部分工作時間已經轉向北京,而一汽大眾新的市場部也設在北京,這些表象意味著一汽大眾的品牌戰略中心已經潛移北京,而大眾的銷售話語權也在一汽大眾大大增強。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大眾計劃在中國逐步實施全面控制其品牌的策略,而一汽大眾此次調換市場部部長一事,只是其整個策略的一個環節。縱觀中國汽車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顯然并非只有大眾有此傾向。
合資外方倒戈
相對于大眾,同屬一汽大眾的奧迪則采用了相對低調的模式,由一汽大眾成立奧迪事業部。此后將奧迪的進口車業務和奧迪一起并入中國事業部,看起來合資企業的權利更大,但外方實際控制了奧迪的銷售權,到中國之前,奧迪事業部部長安世豪在奧迪集團本部負責包括歐洲、中國等地在內的銷售工作,只有高中學歷的安世豪為奧迪近幾年在全球的銷售高速增長立下了赫赫戰功。
奧迪相信,只有在國際市場打拼過的“自己人”才能做好日益上升的中國市場。
另一個合資企業北京奔馳,從其建立初期,德方與中方的銷售爭奪權便一直反復。盡管北京奔馳成立之初簽訂的合約明確規定將銷售權劃歸中方所有,但戴姆勒-奔馳一方態度強硬,明確提出凡涉及品牌事務,全權歸德方處理。德方工作人員甚至公然指責中方銷售人員不懂銷售,德方強硬的態度讓曾經供職于一汽大眾的中方副總裁周勇江憤然離去。
北京某媒體近日剛剛報道過華晨寶馬與寶馬的銷售權問題,據稱,華晨寶馬從去年12月便開始全面整合市場品牌推廣業務,目前,華晨寶馬關于市場品牌推廣的事宜需要向寶馬中國匯報,獲得寶馬許可后才能執行。
相對于奧迪、奔馳、寶馬,沃爾沃將銷售權牢牢抓在手里的做法一直以來都異常堅決。來自沃爾沃的最新消息,福特汽車首席集團亞太區總裁柯力世已經兼任新設立的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之職,現任沃爾沃中國總經理寧力達職位不變。
就在柯力世上任同時,沃爾沃開始在華設置三大銷售區域,并安排三名銷售經理進行分層管理。此舉表明沃爾沃將進一步加強其在華銷售管理能力。除去進口車型外,沃爾沃在長安福特組裝生產的S40也全部走沃爾沃在華的分銷網絡,并歸沃爾沃中國全面管理。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對于合資企業外方而言,無論大眾、奧迪、寶馬,還是奔馳,都視市場品牌推廣和銷售為企業的最核心資本。在初進入中國市場之時,由于對市場的認識相對陌生,加之迅速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而,在合資早期不得不將銷售控制權暫時交給中方。但近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日漸成熟,加之外方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的深入了解,使外方認為他們完全能夠在中國推行其品牌策略以及與中國相適應的銷售模式,因而決定從中方手中奪回這部分核心資產。
“這對于合資企業無疑是個危險的信號,如此下去,合資企業將最終淪為簡單的生產工廠。”以上提到的消息人士最后總結說。(本報記者
張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