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學生"留不住" 踏實農村孩子受用人單位青睞
3月31日,在蘭州大學舉辦的雙選會上,來自甘肅慶陽農村的蘇愛民和其來自四川瀘州農村的女朋友,雙雙與新疆鄯善縣人民醫院簽訂就業協議。
當天,該院和8名大學生簽署了就
業協議,8名學生幾乎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
2006年,鄯善縣招收了一批來自甘肅農村的大學畢業生當老師,總體反映是“虛心好學,反響很好”。
整整一上午的采訪,20多家用人單位都相繼表示“同等條件下,我們選擇農村孩子”。
多年從事招聘工作的黑龍江密山市八五七農場的人事科科長夏德賢道出原委:“城市孩子呆不了兩三個月,大多吃不了這份苦,便悄悄跑了。”
讓夏德賢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八五七國有大型農場2006年被農業部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范場。但同時讓他感到頭疼的是,之前招收的一些學農業、林業的城市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夏德賢表示:“城市大學生確實留不住。”
同來雙選會的陜西育才專修學校校長閻東云也擔憂:“在大學生心目中,我們這樣的民辦學校并不是最佳選擇。花大力氣培養的大學生并不安心工作,這山望著那山高,沒多久便攀高枝去了。”
閻東云說:“在艱苦地區、偏遠地區生活過的大學生,吃苦精神要比城市孩子強,會更加珍惜機會,責任感也更強。”
而西安惠安醫院的李森院長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這是一個錯覺,能踏踏實實工作與是不是農村孩子沒多大關系。作為醫院這樣的服務性行業,業務能力和工作態度并駕齊驅,給病人看不好病,說什么也白搭。”
記者注意到,大學生對用人單位的忠誠度已成為眾多用人單位考察人才的重要標準。另外,一些來自地縣一級的用人單位在備注欄里填著“限本地區生源”的字樣。他們表示,這也是考慮到其他地區的學生留不住這一因素。
招聘會舉辦方負責人分析指出:“表面看,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越來越苛刻,其背后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跳槽的恐懼,隱藏著‘跳槽有理’論。致使有些單位打出了奇怪的招牌,‘過了四級的不要,太優秀的不要’。”
長期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密切注視就業動態的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建恩認為,這是新一輪就業市場反思的結果。“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對就業市場過度依賴市場調節手段、高流動率現象的反思,越來越明顯。相比上一輪‘讀書無用論’抬頭的反思,恰恰出現了一種回潮,盡管這種反饋略微趨向于表層,但對于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來講都是利好消息,標志著就業市場的更加理性,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健康”。
他同時表示,隨著就業市場反思的逐漸深入,以及城鄉兩元戶籍制度的打破,衡量人才穩定性的標準將不再停留在表層,用人單位的目光將更多地投放到學生的綜合能力上。(狄多華
張鵬 朱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