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之路注定是艱難而卓絕的。盡管這兩年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紛紛以雨后春筍之勢亮劍國內國際汽車市場,有些取得了不俗的市場業績,部分車型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甚至加價銷售的市場局面,如華晨、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的一款車或數款車都有不錯的銷量,引得世人共側目,這
些都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但綜觀國內汽車市場,整個市場仍是由合資品牌主導天下。所以筆者認為目前自主品牌還不是追逐利潤的時候,還需要在“量”上多下功夫,多練內功,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汽車工業的發展基本涵蓋了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后,國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汽車工業發展也從無到有,從有到全,不斷壯大。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大批的汽車工業人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再發展儲備了大批人才。但綜觀目前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仍有大量的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汽車巨頭,自主品牌的研發能力仍受人才與硬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產品的質量仍有不少不盡如人意之處,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我經驗和技術積累得太少。所以,中國目前自主品牌尚須臥薪嘗膽、苦練內功。要想練好內功,當務之急是找練功的機會,市場銷量則是最好的一個練功機會。惟有好的市場銷量,才能在市場中不斷檢驗我們的產品,老百姓哪里滿意、哪里不滿意,滿意的保留,不滿意的立即改進,市場銷量大,自然發現的問題就多,改進的機會也就越多,成長得也就越快。
所以說,目前中國汽車還不是追逐利潤的時候,我們還無法與國際一些汽車巨頭比肩而立。我們惟有以“龜兔賽跑”的精神,腳踏實地,走好我們腳下每一步路,執著前行,用優異的市場銷量不斷地鞏固我們自己的自主品牌!傲俊边_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質”變,“質”變的那一天,就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成功的那一天,也是國際汽車巨頭共話天下的時候,我們期待著那一天。◤堊孀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