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新聞60分):最近在武漢,一家小學在評選“三好學生”時推出新標準,學生每學期必須有72小時以上的義工紀錄。
這項新規定要求:在校學生參加家務勞動、社區義務勞動,只要有相關證明,都將記入專門的記錄本,每學期評三好生、優秀少先隊員,要先參看學生的
義工記錄,如果學生一學期做義工時間不到72個小時,就沒有資格參加評選。對于這項規定,學生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武昌實驗小學學生 韋港麗:絕對沒有增加我的學習負擔,反而我還覺得很有意義,讓我知道了我媽媽的勞動很辛苦,也讓我學會了感恩。
也有學生表示,不管學校有沒有這樣的規定,他們都應該為家庭為社會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武昌實驗小學學生 孫蕓梵:我覺得這個義務勞動在我們家,我們就是應該做的,父母養育了我們,給我們那么多物質上的財富,我們也應該讓他們輕松一下。
新規定實行后,低年級的學生大多是幫父母做些家務,高年級的學生則大多是為社區做義務打掃。學校負責人表示,把義工和評優掛鉤,最初的設想來自于2008年奧運會全國性義工活動的啟發,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武昌實驗小學老師
曾琪:我們想如果說,讓小學生就懂得什么叫義工,什么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么說把感恩的教育從小開始抓起,這樣的話,對他們將來,對他們將后來長大成人以后的人生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