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戰略轉向舊城 新建設“火
車站商圈”
萬戶西部老街區居民將動遷
本報訊(記者 趙玥博)
記者昨天從市南區西部舊城改造建設動員大會上了解到,市南區政府今年將把西部舊城改造作為工作重點,分別對火車站商圈、龍口路20號和中山路進行改造。據了解,整個改造工程涉及拆遷戶共近萬家,市南區政府擬在風貌保護和安置群眾方面共計投資20億元,據悉,整個工程預計到2010年前完工。據悉,市南區政府目前已成立了“市南區西部舊城改造指揮部”,分設四個工作組,負責云南路片區、中島組團捆綁改造和火車站商圈改造項目的推進工作。
改造云南路十個老街坊
西部最大的老居民區——云南路片將是這次西部舊城改造中涉及拆遷戶最多的路塊,據了解,云南路片共10個街坊,涉及拆遷居民約4600戶,非住宅約190處。據介紹,市南區政府根據今年市政府召開的西部舊城改造專題會議的要求,確定了云南路片區和中島組團捆綁改造,并將于今年2月份完成項目掛牌前的準備工作并進行公告。據介紹,市南區政府預計上半年完成1~2個街坊的拆遷安置,隨后將對其它街坊進行滾動式拆遷,下半年協助建設單位完成單體方案的審批并開工建設。目前,圍繞項目招拍掛的規劃、定界、地價評估、拆遷成本核定等多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建設“火車站商圈”
青島火車站南側、費縣路以南、華聯以西、朝城路以東約3.64公頃的范圍內,擬開發建設廣電傳媒發展中心大廈、國眾大廈和城建綜合大廈等項目,實現就地安置拆遷居民,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通過規劃建設商業、餐飲、文化娛樂和旅游大巴停車場等設施,打造“火車站商圈”,提升城市形象。
為克服規劃方案對北側老居民樓院的擋光影響和旅游大巴停放的實際需要,結合火車站西廣場的建設,工程將西北側受擋光影響的街坊納入統一規劃范圍內,同時也把旅游大巴停車場規劃在內,以改善停車擋道的難題。據悉,工程計劃上半年完成土地規劃等各項審批手續,下半年實施拆遷,力爭年底開工建設。
改造龍口路20號大院
占地面積約5779平方米的龍口路20號(東方大院)也將成為這次西部舊城改造的單列項目,市南區政府已正式啟動了龍口路20號地塊的拆遷工作,截止到上周末,已與66戶居民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市南區政府還單獨成立了龍口路20號地塊拆遷工作領導小組,完成了對拆遷區域的摸底調查和成本測算。
為加快推進項目實施,經市建委、市財政局和區政府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拆遷資金由市財力解決5000萬元,并將按照市國土局意見,采用“拆建分離”的模式進行,由區政府組織對改造范圍用地進行拆遷,采用居民異地或貨幣安置,拆除凈地后進行招拍掛形式。
中山路改造逐步推進
在昨天的動員大會上,市南區政府再次提到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的中山路改造工程的改造方案。據了解,中山路改造工程已調整了原有的改造思路,將在南部區域加強道路景觀和歷史優秀建筑的環境整治,北部區則重點對影響群眾居住安全的個別地塊予以拆除和有保護價值的里院區域建設特色商業街區。
據了解,南部區域內歷史優秀建筑共21座,目前已完成了老“一百”樓、華夏銀行樓、人防辦公樓、華壹氏大藥房樓等5座樓的創意性設計,中山路21~25號居民樓(金座旁邊)的創意性修復已經完成。北部將建設四方路、黃島路區域的30號~37號共7個地塊,按照保護、完善、更新、配套、提高的原則,進一步改善原有居住環境及配套設施,保留風貌保護區的建筑風貌特色,同步拆除該范圍內非歷史保護的危舊建筑,做出院區環境綠化設計,建設特色傳統歷史風貌保護商業街區。據悉,整個工程將于2007年10月份開始動工建設。
相關鏈接
南部區改造項目
中山路主街整治:南起太平路北至德縣路全長860米道路進行重新鋪裝、翻新;拆除沿街護欄,設置盆景、雕塑小品和街道家具;沿街店面按統一設計風格進行裝飾,拆除大背板式廣告牌,凸現歷史建筑風貌;同時對街區進行亮化設計和建設。
太平路沿海一線的景觀環境整治:商檢局東側擋土墻設置浮雕式中山路歷史文化墻;市科協辦公樓大院的圍墻進行通透式改造;創意性設計修繕華能賓館外立面,并在其沿海一線的閑置空地設置露天酒吧;對太平路進行亮化設計和建設;改造棧橋與中山路直通的人流立交樞紐工程。
北部區改造項目
啟動德縣路、中山路區域的肥城路1號、3號的23號地塊、劈柴院區域外的25、26、27號地塊、濰縣路19號院的30號地塊改造。
(1)23號地塊擬進行拆除重建,規劃建設地上6層、地下2層的商住樓,拆遷居民就地安置。
(2)25~27號地塊擬結合二輕大廈、江南大廈的建筑體量,河北路以西靠河南路一側的25、27號地塊拆舊建新,布置高層建筑;靠中山路一側的26號地塊拆低建低,規劃建筑的裙房二至四層,臨中山路建筑規劃為五層,拆遷居民采用就地安置;28號地塊以拆違章、拆倒危房、整修、置換人口和提升產業為主。
(3)30號地塊擬規劃建設3~4層的商住樓,就地安置居民。同時,視情安置黃島路特色街區置換出的部分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