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的兒子叫小宇,只有8個月大。11月29日中午,當記者見到這個漂亮的小男孩時,他正在搖籃中酣睡,臉色有些蒼白。孩子母親告訴記者,孩子得了淋巴結核后一直沒有治好,導致免疫力特別差,每個月最少都要發一次燒。每當看著孩子生病難受的樣子,兩口子心如刀絞。
小宋是
西郊農村的村民。今年4月6日,小宇的降生給這個農家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小宇出生當天,夫婦倆就在醫院為他接種了卡介苗。后來,小宋發現兒子的體溫總是保持在攝氏37度以上,還時常咳嗽。一開始,他以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吃上藥多喝點水就會好。誰知病情拖了一個多星期也不見好,小宇左腋下還出現了一個雞蛋大小的肉瘤。
7月4日,小宋帶著兒子來到胸科醫院做檢查,醫生告訴他由于拖的時間太長,小宇已由淋巴發炎發展為淋巴結核。第二天,小宇住了院。至今,小宇光是住院費已經花了9千多元。
小宋向記者出示了由槐蔭區免疫預防異常反應診斷小組出具的鑒定書,上面寫著:一、卡介苗引起的左腋下淋巴結核;二、疫苗沒問題,不構成醫療事故;三、可能是因為個體差異導致的。
槐蔭區衛生防疫站站長劉兆勇告訴記者,接種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結核的現象非常少見。2005年6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新的有關防疫補償條例,根據新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小宇的情況應當由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在預防接種工作經費中安排賠償。但是,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賠償標準細則。
采訪中有關專家也告訴記者,接種卡介苗后,有些孩子兩周左右會出現局部紅腫、浸潤、化膿,并形成小潰瘍,嚴重者應該治療。接種中偶可發生下列反應:接種后1~2個月左右,頸部、腋下、鎖骨上下等部位淋巴結腫大。反應過強者,淋巴結腫大明顯,可形成膿瘍或破潰,或在接種處有小膿疤。皮內注射者的反應往往較劃痕法接種者強。另外,出生體重不滿2500克、早產、出生時有嚴重窒息、有吸入性肺炎的新生兒,均暫時不能接種卡介苗,須待身體恢復后才可接種。
(記者 高魯健)
相關鏈接
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后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這一疫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故將這種疫苗命名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已將卡介苗列為計劃免疫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種被稱為“出生第一針”,所以新生嬰兒一出生就應該接種。如果沒能及時接種,在嬰兒1歲以內一定要到當地結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門診或者衛生防疫站計劃免疫門診去補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