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節產業化邁出第一步
影樓、酒店、主持、婚車……每年,青島海洋節辦公室集體婚禮策劃組人員都要為這些事情東奔西跑,為了能找到合適的合作單位,他們幾乎要把青島與婚慶相關行業企業找個遍。
“為了
能把海洋節更好地做下去,特別是像集體婚禮這樣知名的活動,應該加強產業項目合作發展。”日前,市南區文化局副局長孫海巖透露說:“我們正準備為青島市海洋節辦公室更名,新命名為‘青島市市南區文化產業發展中心’。”
據了解,文化產業發展中心成立后,除行使轄區內相關文化產業服務職能外,像集體婚禮這樣涉及行業較多的活動將全部由中心負責。同時,文化產業發展中心還將成立一套系統的專業班子,把文化產業與區內的節慶產業做大做強。
“集體婚禮”促成產業鏈
“由于是公益活動,因此政府只能找一些贊助企業協辦。每年,我們都要在全市范圍內搜羅婚慶行業企業,通常會為尋找一個合作單位提前幾個月啟動預案。”海洋節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注冊命名的“浪漫婚典”集體婚禮已經成為海洋節的一個主打特色活動,到今年為止,它仍然還是一個由政府主辦的公益性活動。“許多參加過集體婚禮的新人們都知道,我們的活動完全是政府主辦,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活動。因此,老百姓十分信任,參與者也越來越多。”
從集體婚禮的前期策劃到后期維護,從新人報名到活動成功舉辦,在整個活動的全過程里政府都扮演了一個策劃者和組織者的角色。“經過了這幾年的發展,舉辦集體婚禮的經驗我們已經有了,希望這個延續多年的大型活動能夠做得更大更強,所以我們決定把節慶活動產業化,建立婚慶行業聯盟。”
海洋節辦公室所說的“婚慶行業聯盟”是指,把婚慶相關行業的企業組織成一個大團體,除每年固定籌辦海洋節集體婚禮外,還將常年對外服務。這樣,既能夠加強聯盟企業的服務功能,又能避免政府為尋找合作企業而四處奔波。
產業蛋糕尚待做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集體婚禮這樣的大規模活動在市南區內數不勝數。據悉,市南區文化局明年還將著重打造文化節慶品牌,重點發展節慶文化經濟。記者獲悉,“中國青島海洋節”將在明年力爭入圍“中國十大節慶活動”行列,而海上“浪漫婚典”活動(集體婚禮)現已成為全國“十大”民俗活動之一。
目前,青島海洋節已經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在今年舉行的杭州中國節慶產業年會里,青島海洋節榮膺“中國最佳自然生態類節慶”和“中國最具潛力節慶”兩項大獎。據了解,只在海洋節一個活動里,就分了海洋科技、海洋體育、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海洋美食、開閉幕式等六大板塊,而婚慶文化產業,則分為婚紗婚慶博覽會、豪華游艇新人秀、名牌花車大巡游等重點活動。
“現在政府舉辦節會缺乏的不是信任度,也不是知名度,而是創新,若要把活動做好做大,就必須在一些節目上下大工夫,同時建成服務節慶的產業鏈。”一位參與過多年的海洋節組織工作者對記者說,一些節慶活動所涉及的行業較多,而多數節慶都是要年年舉行,若不加強產業化經營,很難一如既往地辦下去。
政府角色轉換
目前,許多城市為了加強旅游開發招攬人氣,舉辦各種各樣的節會,一時間“節會”鋪天蓋地,而真正達到“政府辦節、公司經營、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舉辦模式的節會卻并不太多。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我市舉辦的多數節會都屬非盈利活動。有專家曾提出:“政府應當逐漸淡出節慶活動,民營企業將在今后成為推動節慶活動的主導力量。”
北京大學旅游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吳必虎在采訪中對記者說:“實現資金籌集的多渠道化,這才是解決目前中國節慶活動‘瓶頸’約束的關鍵所在。節慶活動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注意成本與利潤、投入與產出的理念,建立‘投資—回報’機制,吸引大企業、大財團以及媒體的參與,通過出色的市場化運作,形成‘以節養節’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趙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