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些花店里,黃色和白色的菊花這幾天著實賣“火”了
放鞭燒紙易起火不如獻花網上祭
今天是
民間“祭祖節”倡議市民以文明方式祭奠
今日是農歷十月初一,民間稱作“十月朝”,又稱“祭祖節”“送寒衣”,是與清明節類似的民間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從昨夜開始,島城一些居民開始到故去的親人墳前焚燒紙錢、元寶,燃放鞭炮,這也給我市森林防火帶來了隱患。
昨日記者在李滄區李村大集看到,元寶、紙錢、冥幣等中國傳統的祭奠用品賣得火爆。記者看到,顧客購買祭奠用品一般每人要花50元-100元。
我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春秋兩季的“清明”“祭祖”兩大節,居民燃放鞭炮、燒紙等祭奠活動已引發了多起森林火災,森林防火部門倡導市民選用其它更文明的方式祭奠親人。
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自稱“80后”的青年人開始選用其它更文明的方式祭奠故去的親人。在我市一些花店里,黃色和白色的菊花這幾天著實“火”了一把。李滄區古鎮路一家花店的經營者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們店里每天賣出的菊花比康乃馨、紅玫瑰還要多,大部分都是一些青年人來買。記者在花店門口遇見了兩名剛剛買了一束白菊花出來的青年人,他們告訴記者“十月朝”那天不是周末,他們沒有時間到故去的親人墳前掃墓。“無論是燒紙還是放鞭炮都只是一種寄托哀思的形式,我選擇在家里已故親人靈位前擺放白菊花的方式來祭奠,既經濟又能美化室內環境,我的很多朋友都這么做。”一名青年人告訴記者。
海洋大學一名姓劉的大學生說,他的父親剛去世,學業在身他沒法回家祭奠,他選擇設“網上靈堂”的方式,給父親獻花、獻歌、點燭、上香、祭酒等,寄托自己的哀思。(見習記者 黃飛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