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州11月18日電(記者林潔)廣州的失業人群有了再就業的機會!廣州市副市長蘇澤群昨天在該市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隊伍組建大會上透露,廣州將建成一支1∶8000比例的基層勞動保障協管員隊伍,而目前比例為1∶4.3萬,大齡下崗失業人員、軍轉和退役人員及農村富余人員,將是這支隊伍的
組成主體。他們主要配合有關部門工作,擔當勞資糾紛的“和事大使”。
“協管員基本上都是轄區內的失業人員,長期在企業工作,對企業的運作和勞動者的工作情況比較了解,處理案件時能較好地兼顧雙方利益,容易被企業和勞動者接納。”天河區勞動保障局副局長陳永川說,如果協管員隊伍建立起來,勞動保障監察將從過去跟著案件跑、圍著投訴者轉的被動局面,走向主動宣傳、主動監察、主動服務的勞動保障監察形式。
白云區地處廣州市城鄉接合部,登記在冊的企業有6萬多家,企業多為作坊式經營,成分較復雜。該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長告訴記者,該區正式在編的勞動監察骨干只有6人,平均每人負責100多平方公里地區、1萬多家企業和10萬多職工,這樣的勞動保障監管肯定不到位。一旦發生嚴重群體性事件,等到專職勞動保障監察員到達現場處理時,“‘著火’的范圍就蔓延大了”。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廣州首次在從業人員、用人單位集中的番禺、天河、白云3區進行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隊伍建設試點,并形成了一支擁有207名協管員的隊伍。這批協管員沒有執法處罰權,但被賦予了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工作的主要職能。據統計,今年1月~10月,3個試點區各類勞資糾紛同比下降了50%左右。從今年12月20日起,廣州市各區及縣級市的協管員將全面上崗。
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特別確定了監察協管員的工作職責,“授權”協管員們可以在兩個人以上同行、穿著工作服、出示證件的情況下進入用人單位,監督檢查用人單位的簽訂勞動合同、工資支付、用工備案、工時制度、參加社保、規章制度等情況。他們雖沒有行政處罰權,但可以提請專職監察人員對違法違規單位進行處罰。
記者翻閱《廣州市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有關規定》發現,該規定對協管員的崗位責任、工作紀律、工作程序及證件著裝等,都有嚴格的管理辦法,最顯眼的是“實行不定時的工作制”。對此,番禺區的顧民育反而很喜歡:“我下崗前在國企人事部門工作,經常接觸勞資方面的事情。如今,不少我經手的待遇爭議、拖欠工資、惡意逃匿等引起的勞資糾紛,都順利解決在萌芽時期,我覺得這份工作極具挑戰性!
據了解,上崗的勞監協管員必須經過嚴格篩選,要經過不少于100個小時的業務訓練,培訓考核合格后發給《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證》、《勞動保障協理員資格證》。為了減少阻力,最初階段,廣州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將帶他們到各用人單位開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