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沈陽9月21日電(記者董踐真)教育亂收費是當前的熱點,百姓意見很大。前不久,記者隨機撥打了遼寧教育系統(tǒng)公布的34個舉報投訴電話,結(jié)果其中8部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記者在采訪時,還時常聽到老百姓對已開通的一些舉報投訴電話的
抱怨。有的說“××投訴電話打了好半天,一直沒人接,這明明是在愚弄百姓!”也有的說“打是打通了,可就是不辦事,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拖個沒完!拿咱老百姓的舉報投訴當兒戲!”
為什么很多舉報投訴電話形同虛設(shè),唱“空城計”?怕麻煩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遼寧省紀委有關(guān)人士坦言,有的部門開通舉報投訴電話后,“一天得接七八個,多時有十幾個,接聽了,還得進行調(diào)查處理,處理后百姓不滿意,還得再調(diào)查再處理,比較麻煩,很多單位時間一長,就把接聽電話的人悄悄給撤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越認真辦理舉報投訴電話,老百姓的胃口會吊得越來越高,答復解決問題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我們黨和政府的宗旨是執(zhí)政為民,為了及時給百姓排憂解難,才相繼在全國各地各行業(yè)開通了一部又一部投訴電話。此外,開設(shè)的那些市長信箱、市民投訴中心、行風熱線等等,都是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是老百姓維權(quán)的重要途徑,辦好了可以使黨和政府威信提高;辦不好,就會使威信大大下降。
群眾舉報投訴電話無人接聽,其背后還是行政管理不到位、惰性成風、行政體制亟待改革的深層次問題。現(xiàn)在,許多地方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的工作制度還沒有形成,沒有專人負責,接到群眾投訴求助后,往往臨時找人辦理,有的甚至推諉扯皮。對此,必須探索并建立起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與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并把它與民主評議行風和領(lǐng)導政績考核切實掛上鉤,真正讓“辦好”的“香”起來,“辦壞”的受到追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