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犯想逃過董艷珍這一關可不太容易
她,自小繼承祖傳足跡追蹤學,16歲開始協警破案
她,18年里直接或間接破獲各類大小刑事案千余起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發揮特長,做一名真正的警察
在長嶺縣,提起董艷珍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性,差不多是家喻戶曉。她自小繼承祖傳的足跡追蹤學,16歲開始協警破案,無論在內蒙古還是吉林,她的經歷都寫滿了傳奇和榮譽。她直接或間接地破獲各類大小刑事案件千余起,被譽為民間
“女神探”。
18年過去了,董艷珍都經歷了哪些苦辣酸甜?昨天,記者苦苦等候之后,見到了剛辦案歸來的董艷珍。
[一個讓嫌犯佩服的女探]
從小對“足跡”感興趣
董艷珍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山咀子鄉南梁子村,她的曾祖父董長存曾是民國年間內蒙古有名的“追蹤神探”。祖父董世玉繼承父親的足跡追蹤技術,曾與全國名噪一時的“神眼馬玉林”從事足跡追蹤技術,是內蒙古赤峰市警界有名的足跡追蹤專家。
董艷珍打小就對祖父的足跡追蹤專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天下午,她灰頭土臉,一瘸一拐地從外面進來,鞋丟了,衣服也刮破了。原來她為了對比毛驢蹄印在負重和不負重時的區別,竟然自己騎上毛驢做實驗,結果讓毛驢尥蹶子從山坡上給摔了下來。但她興奮地給爺爺講起了她的新發現:毛驢在負重和不負重時踩下的蹄印不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祖傳的足跡追蹤技術深深印在了小艷珍的腦海里。
16歲第一次出現場
那年秋天,董艷珍16歲。內蒙古赤峰一鄉鎮農民家1500多公斤谷子和1000余公斤高粱被燒,當地警方找到艷珍的父親求助時,父親住院,便派艷珍到現場勘察。
“我還以為是什么大人物呢,原來是個黃毛丫頭。”“我是你們上邊領導請來的,我一定要進入現場。”艷珍用她的本事證明她可不是個一般的小丫頭。她在現場15米外,發現一雙棉鞋腳印,而且從腳印上看,有身體扭動過的痕跡,經過對該腳印的跟蹤,董艷珍發現這個腳印繞出附近小山包2公里多后,又回到了離案發地直線距離僅400余米的一農民家,經過細心查找,終于在其家里發現了一雙被土埋藏的棉鞋。嫌犯承認了犯罪事實。16歲的小艷珍在當地一時被傳為奇人。
20多人的腳印中鎖定嫌犯
2005年4月,長嶺縣某糧庫丟失一臺轎車,現場早已被破壞,在20多人留下的腳印中,董艷珍發現簡易車棚附近有一個側身行走留下的腳印。“我當時就認定這個腳印就是嫌犯的腳印,而且這個人肯定走路有些羅圈。”車主聽過董艷珍對該人的描述后,懷疑有7個人可能與此有關。“當時這7個人來的時候,我早已經用準備好的空地驗證有一個人就是嫌犯。”經審,嫌犯就是她懷疑的轎車車主的司機。案發次日,丟失車輛被找回。“我一個大男人,栽在一個小女子手里……”走路有些羅圈的嫌犯承認犯罪事實后,不得不佩服董艷珍高超的刑偵技術。
[一個艱辛追索永不言棄的女人]
為求學什么苦都肯吃
1998年,董艷珍因協警破案成績突出被梧桐花鉛鋅礦公安處聘為技術員。2000年,中國刑警學院足跡學專家吳旭芒在內蒙古辦案期間,建議艷珍去中國刑警學院深造。
不久,中國刑警學院同意了她的申請。但婆婆和丈夫不同意:你去也行,走時把離婚手續辦好。
董艷珍仍堅持著自己的“求學之路”。她挖藥材、串糖葫蘆賣錢湊學費。母親患了嚴重的肌無力病倒了,為把省下的路費給母親買營養品,她每周五下班后騎著自行車去看媽媽,周一騎車再回到礦里上班。一個月往返8次,每次她都給沿村人們照相積攢學費。
2001年8月,她接到了刑警學院的通知書。在學校里為了省錢,她每頓只買一個饅頭半份菜,一捆8兩的掛面分三頓吃。
克服家庭阻力全身心投入破案
2002年,董艷珍刑警學院結業后曾先后被吉林省長嶺縣和扶余縣公安局刑警隊請去協警破案。2003年4月,長嶺縣公安局領導決定聘董艷珍為刑警中隊技術員。
董艷珍克服家里的阻力來到長嶺,把精力都投入到緊張繁忙的破案中。同時又毫不吝嗇地將掌握的足跡追蹤技術傳給技術民警。
當她拖著疲憊的身體躺在床上時,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信息,女兒每晚都會給她發短信:“媽媽,你辛苦了,多保重!”2005年暑假期間,她把丈夫和女兒接了過來,在簡陋的出租屋里過了一個月的完整家庭生活。
問起董艷珍的愿望,她說,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發揮自己足跡追蹤的特長,做一名真正的警察!
本報記者 任飛霖 文/圖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