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袋鼠染重病棄幼仔 飼養員背“人工育兒袋”當養母
兩任養母分別是來自澳洲的小伙和兩名香江野生動物世界的女飼養員
時
報訊(記者 周文 黃立科/攝 )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的一只小白袋鼠琳蒂有四個媽媽。一個是“生母”母袋鼠,另外三個“養母”是園內飼養員——阿青、智慧及澳洲專家BRETT。原來當琳蒂只有五個月大時,因媽媽身染重病失去了育兒袋的庇護。年輕的澳洲專家BRETT小伙首先自己縫制了一個與母袋鼠育兒袋相差無幾的“人工育兒袋”,從此白天黑夜都背著育兒袋象袋鼠媽媽一樣給琳蒂喂食。在即將回國之際,年輕漂亮的飼養員智慧和已有一個可愛男孩的飼養員阿青接過了“人工育兒袋”,做起了小袋鼠孤兒的繼任母親。記者昨日在游園時看到了這感人一幕,聽聞故事的游客無不唏噓不已。
小袋鼠母親染重病 澳洲小伙頓生母愛
小白袋鼠琳蒂僅有8個多月的“人生經歷”可謂坎坷。去年年底出生的琳蒂剛出生時,如同所有的袋鼠寶寶一樣,愜意地躺在媽媽袋里吮吸著奶水快樂成長。按照袋鼠家族習性,袋鼠爸爸往往是在孩子還在太太的育兒袋內吃奶時,便悄悄拋妻別子尋求新歡去了。在琳蒂5個月大時,媽媽身染重病奄奄一息,為了防止感染并能及時將袋鼠媽媽送到醫療室進行救治,園內工作人員只得將琳蒂抱出育兒袋。
本來一刻也不能離開媽媽育兒袋的琳蒂剎那孤立無助,不斷哀鳴尋找著媽媽的氣息。澳洲專家BRETT談起與琳蒂的結緣至今記憶猶新:“在我來中國的第20天即今年5月6日,一大早經過袋鼠園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只小袋鼠,只有五個月大的她,全然不知自己面臨著什么樣的處境,睜著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好奇地盯著眾多的游客。當她的目光與我對視的一瞬間,我的內心產生了一絲痛楚:我要親手把她養大。在得到園區領導的支持后,我就把這個小家伙抱回公寓,當天就為她起了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琳蒂”。
BRETT親手縫制了一個與琳蒂身材適當的“育兒袋”,里面放有一溫暖的小床單,當琳蒂鉆進袋時,BRETT會把小床單一角蓋住袋口,為琳蒂遮蔭,如同母袋鼠的育兒袋可收縮為寶寶擋風遮雨。剛出袋的琳蒂尾部染上了皮膚病,BRETT每晚為琳蒂涂抹藥膏,終在一個多月后,琳蒂的皮膚病治好了。
養育小袋鼠難過湊仔 調鬧鐘一天喂奶六次
另一養母飼養員阿青告訴記者,BRETT即將回國,上月她和飼養員智慧從BRETT手中接過了“人工育兒袋”,做起了小袋鼠的繼任養母,從此,倆人輪流白天黑夜地背著琳蒂,呵護著小袋鼠的成長。
“5~6月大的琳蒂一天需要喂6次奶,BRETT專門為她從老家澳大利亞帶來了特制的奶瓶和奶嘴,托朋友從家鄉空運一罐奶粉。剛開始琳蒂有些不適應橡膠奶嘴,每次喂奶都需要用手蒙住她的眼睛,撥開她的小嘴把奶頭送進嘴里。喂奶時得用手小心地托著她的尾部,胳膊順應琳蒂的脊椎骨,讓她的頭靠著自己的胸,她才會喝奶。有時吃著吃著就淘氣不肯吃,喂一餐奶需要花很長時間,每次吃完奶后就用紙巾刺激肛門幫她排便和排尿”。阿青笑稱,喂養這樣一只脫離媽媽育兒袋的小袋鼠,比帶孩子還難!懊克男r一餐奶,為了不錯過喂奶時間,夜里將鬧鐘調好放在枕邊,即使非常疲憊時也能準點起床喂奶;喂蘋果時,要自己先咬下一小塊,然后喂給琳蒂,琳蒂就會象一只小耗子般窸窸窣窣地嚼個不停!
記者了解到,一般母袋鼠的育兒袋有一定的濕度和溫度。據阿青透露,為了能盡量地模仿袋鼠媽媽的育兒袋,育兒袋要緊靠在她的腹部,用人的體溫控制育兒袋的溫度。天氣太潮濕或太炎熱時,盡量不帶小袋鼠到戶外活動,保持小袋鼠的生活環境溫度在26°C~27°C。
小袋鼠琳蒂十分健康 1歲后將融入袋鼠群
目前,用人工育兒袋“拉扯大”的琳蒂已學會了自己出袋活動活動,自己排便;飲食也從原來一天要喝6~7次奶減少到一天上下午兩次,還時常吃點蘋果、青草、胡蘿卜。
據阿青介紹,小袋鼠在育兒袋呆上9~10月后,便可以獨立生活了。因琳蒂是地地道道地在飼養員自制的“育兒袋”里長大的,因此在琳蒂1歲以后,就要考慮將她搬出隔離室混群融入袋鼠大部隊中。與其他袋鼠寶寶有所不同的是,琳蒂在“白袋鼠區”將有一間獨立的“臥室”。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琳蒂還有兩個同齡的小伙伴,混群后,這兩個小伙伴將是琳蒂見到的第一批同類玩伴。
據悉,這是廣東省首例用人工育兒袋成功養殖有袋類動物幼仔。據香江相關人士透露,琳蒂的三位“養母”自制育兒袋做起了“袋鼠媽媽”,也為已入園生活的澳洲國寶考拉等有袋類動物出現“棄仔”后提供了寶貴的其他方式養殖經驗。同時,琳蒂歷經兩代“養母”的不平凡的經歷,也是中澳兩國的友誼寫照及愛心傳遞。
小資料 袋鼠寶寶降生過程
母袋鼠的孕期只有一個月。袋鼠的生產很有意思,只要看到母鼠開始清理自己的袋子,小心翼翼地將袋中雜物掏干凈,這就是即將臨產的信號。分娩后,尚未睜開眼的小袋鼠從母鼠尾巴上向育兒袋頑強緩慢地蠕動。小袋鼠要在袋中生活9個月才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