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道引發社會各界大討論,市民普遍希望——發揚光大“讓座”好風尚
“公交車上看到老、幼、病、殘乘客馬上讓座,這可是咱青島人的傳統美德啊,怎么能出這種丟人事?”看了本報
7月18日報道的《為了一個座位被頑童啐口水,甘肅老嫗無心再游島城》一文后,眾多市民紛紛來電表示譴責和憤慨。市文明辦對此事高度關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姜正軒希望本報就此事展開討論,引導市民引以為戒,從小事做起,提升青島市民的文明形象。
莘縣路小學校長邱琳——三齡童無禮舉動令人擔憂
莘縣路小學校長邱琳認為,這一事件中,孩子母親自私、排外的言行令人汗顏,而孩子居然向老人吐口水,這更讓她擔憂。“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行為、語言和思想很大一部分來自對父母的模仿。這樣小的孩子如此無禮之舉,與家人平時的教育有直接關系,他的母親應感到慚愧。”邱琳說。
市政協委員王夕源——“讓座風尚”消失令人遺憾
市政協委員王夕源認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對島城市民為特殊乘客讓座的傳統美德表現出由衷的敬佩,來自國家級媒體對此的報道也令島城市民人人自豪。他說:“以這位孩子母親為例,自懷孕到生產,她坐車時可能接受過無數人的讓座;而她此時卻極大損害了讓座風尚。”王夕源認為,作為一種文明禮讓行為,“讓座風尚”是需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
公交集團副總經理邱偉方——全力營造讓座風尚
青島公交集團副總經理邱偉方對記者說,公交集團全力從制度上避免不給特殊乘客讓座的社會丑陋現象,有售票員的車上,售票員會再三提醒給特殊乘客讓座;無人售票車上,電子報站系統總會及時提醒給特殊乘客讓座;另外,每輛公交車上都設有3—5個特殊乘客專座。“雖說在制度、硬件上,我們全力保留著傳統的‘讓座風尚’,但從很大程度上講,乘客將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姜正軒——保護青島文明形象,人人都從小事做起
對于本報報道,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姜正軒表示,雖說這只是個例,但這種個別行為卻嚴重損害著島城的整體文明形象。姜正軒認為,讓座給需要的特殊乘客是島城數十年來形成的傳統美德,但良好的社會風氣、傳統美德,都需要得到全社會每一位市民的精心培育愛護;只有全體市民的整體素質真正得到提高,這種珍貴的美德方能經久不衰。“我們青島的城市精神“誠信、和諧、博大、卓越”中“博大”一詞含義深刻,它表達著島城市民無私、友愛和助人為樂的品格,也表現出開放的青島熱情歡迎八方來客的廣闊胸懷”,姜正軒表示,現在全黨、全社會都在學習黨中央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只有每位市民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全力提升文明素質,我們“博大”的城市精神才能得到真正體現,青島才會得到全國、全世界人們由衷地尊重和喜愛,我們為之艱苦奮斗了數十年得來的“文明城市”榮譽才能名符其實。(記者
張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