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中年男子里應外合在中巴車上行竊時,被市民劉先生看在眼里。勢單力薄的他急中生智用英語撥打110報警。
沒想到,打通了4次報警電話,聽不懂英語的接線員都掛掉了電話。昨日,市民劉先生無奈地直搖頭:“110不懂英語,太耽誤處警。”
110聽不懂報警英語
昨日上午10時2
5分,重醫的碩士生劉先生乘上702路中巴車去解放碑購物。沒想到車子剛開動,就看到坐在前排一中年男子,用刀片劃前座乘客的包欲行竊。
“我當時用眼睛盯了那個被劃包的人以提醒他,沒想到竟冒出兩個人向我恐嚇。”劉先生說,正當他準備提醒被盜乘客時,包括劃包人在內的三名中年男子,突然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并大喊“看啥子看!”
同時,坐在最后排的一男子起身將劉先生“擠”到后面,開始“內外夾擊”劃包行竊。
怎么辦?急中生智的劉先生立刻撥通了110,用英語報警。“Can you speak English(你會講英語嗎)?”
令劉感到尷尬的是,他說了兩遍,接線員也沒聽懂,而且主動掛掉了電話。著急的劉先生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又連續撥了三次,結果仍是遭遇掛機。
“我勢單力薄,也只能用小偷不懂的英語報警。沒想到還是讓他們跑了。”劉說,由于110不懂英語無法報警,三賊在觀音巖下車揚長而去。
120常設英語接診
昨日,記者在劉先生的小靈通上看到,最后撥出110報警時間為上午10時35分,通話時間為32秒(如圖)。劉說,在最后一次報警時,他聽到接警員在電話里喊“有沒有能聽懂英語的”,結果在無人應答后掛機。
“120現在每個班都安排了一名懂英語的人,來處置急救。”市急救中心副院長史若飛表示,由于來我市工作、留學和旅游的外賓日益增多,為適應這種國際化趨勢,我市120急救電話,借去年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之機,常設了英語接診值班制度。無論是出診,還是接診都已具備了這方面能力。
雙語接警納入工作目標
110是否具備英語接警能力?昨日,記者采訪了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有關負責人。
“可能恰好是懂英語的警員未值班。”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有關負責人坦言,110英語方面的警力,人數確實不多。該人士稱,在他的印象中,截至目前110只接到過兩次英語報警,而且一次還是謊報。由于這方面的報警非常少,自然也導致了110英語接警的警力少。
不過,他強調:在全國公安系統發展雙語接警的大趨勢下,我市110指揮中心也已確立了“雙語接警”的工作目標,相信今后英語處警不再是難事。
國際大都市應多語種接警
“110指揮中心應具備多語種、多方言的接警能力,這是國際化的一個大趨勢。”昨日,西南政法大學刑偵學院副院長任惠華介紹,我國《刑事訴訟法》對公民用英語報警未做禁止性規定,因此羅先生的機警行為,是合法的。
任惠華副院長說,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司法實踐中,都有多語種的接警能力,這已成為目前的一個國際潮流。因為,沒有快速的110接警能力,就不會有快速的處警能力。
任惠華建議,作為正在邁向國際大都市的重慶,其110、122都應具備多語種、多方言、隱語和行業用語接警的能力。
“我知道在德國和俄羅斯,都是可以用英語報案的。”來重慶大學留學的加納博士生Eben告訴記者,倡導公民與犯罪行為做斗爭的同時,作為快速處警的110也應有英語接警的能力。
記者 李心成/文 羅川/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