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市兩部門近日為一項救助基金發起了校園捐款活動,記者采訪發現,有捐款學校把孩子的姓名、捐款數額明細表公布。學校此舉遭到部分家長的質疑,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會助長孩子之間的攀比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位于濟寧市中心的一所小學里,記者看到,在該校門口的宣傳欄里貼著一張捐款明細
表,其中教師的捐款數額已明確到人,學生的捐款以班級為單位寫得清清楚楚。
該校一年級學生小明(化名)對記者說:“同學們捐款時,老師把名字和捐的錢數都記下來了,還在教室里張貼公布了,我捐了50元,我同桌捐的可少了,才捐了5塊錢!”說起捐錢數額較少的同學時,小明一臉的不屑。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其他幾所學校,發現大多學校對捐款活動采取了張榜公布的做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班主任對記者說,雖說這樣的捐款活動倡導自愿原則,可現在每個班級的人數差不多,如果自己的班級比其他班級差很多的話,班主任老師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做好,也沒面子。遇到類似的活動一般會鼓勵孩子們多捐點,對捐錢多的孩子會提出表揚。
學生家長王先生對記者說,自己和妻子所在企業不太景氣,兩人月收入加起來還不到900元。可前段時間孩子學校捐款,孩子張口就要50元,如果不捐那么多會被同學們說“小氣鬼”。
濟寧師專附中分校副校長劉緒菊表示,孩子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低,而且現在孩子們相互攀比的心理很重,如果學校和老師不正確引導的話,的確會助長孩子之間的攀比風。(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