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兒子能成“龍”,工作不要,夫妻黔粵分居也心甘
陪讀三年只為高考三天
■統籌 新快報記者 張英姿
■采寫 新快報記者 尹來 陳晶晶 實習生 朱靜
新快報訊 (記者 尹來 實習生 朱靜) 打把傘,杜姐站在天河中學外,看著考生一個個走進去。
“第二天了,還有一天。”杜姐喃喃道。這個從南昌專程趕來陪女兒考試的媽媽每場考試都會站在考場外,一直到女兒從考場中走出來。“考試考的從來不會是學生,是家長。”另一位同樣陪考兩天的李先生嚴肅地指了指門口站著的一堆家長,“這些,誰不是吊著一顆心來的。”
陪讀三年只為高考三日
貴州來的黃媽媽為了兒子的高考似乎付出得更大。從孩子高一開始,她就辭去了貴州原有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廣州做兒子的陪讀。夫妻兩地分居了三年。“值得!為什么不值得?!他能考上好學校,我們做什么都有回報了。”黃媽媽看起來很固執,“孩子喜歡舞蹈,我們就盡我們的能力培養他,能不能考上只要他盡力了就好。”黃媽媽顯得很緊張,單獨走到人群前面,眺望考場內。
而另一位家住廣州的李先生有些快人快語,“我們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了,當然希望他考個好學校,以后找個好工作,能過得好一點。”當記者問及,現在大學畢業也未必能有好工作時,不少家長都反駁,“那不讀大學的也沒看到有好工作啊!”“讀了大學的還是好一點的,自己在大學里面還要努力的。”
南昌飛廣州陪女兒考試
杜姐是6月2日坐飛機從南昌飛到廣州的,她坦言,這還是她第一次坐飛機。“飛機票560元,打了折,還是好貴。”她笑著撇了撇嘴,“不過沒辦法,不放心孩子一個人高考,幫不了她別的,總可以照顧一下身體,給她買點好吃的。”杜姐說,她跟老公都是南昌的工薪階層,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每個月勉強不過兩三千元。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學二胡,為了讓女兒能考上一個好大學,高一時他們最終決定送她來星海附中讀高中。“這邊一年學費要9000元,一年所有費用在2萬元左右。如果在南昌讀一年學費最多在2000元左右。”她說,女兒的藝術科已經通過了,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學科成績了。“寒窗十二年啊,就這么一場考試,你說壓力有多大呢?”
面對孩子要“淡定”
雖然自己如此緊張,這些家長在面對孩子時卻出乎意外地“淡定”。“我從不問孩子考的怎么樣,也不問他心情怎么樣。”另一位家長說,她和丈夫早就商量好了,連報紙上對高考的報道都不給孩子看到,擔心影響她的心情。更有家長怕送考會給孩子壓力,只好在孩子入場后再到考場門口。
高考·招生
明起1500高校網上咨詢
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周第二階段活動將于10日至15日舉行。咨詢周期間,考生可在每天9時至17時登錄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或),瀏覽高校招生政策信息,向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各省市招辦負責人以及1500多所高校的招辦負責人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