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是20世紀末最具決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國崛起成為新世紀無可爭辯的超級強權,也使得全球化走進蘇聯陣營。自此以后,全球化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
以上所有的一切令人難忘,那是一個有著深刻含義的新紀元事件。但說到20世紀末最重要的時刻,我還有另外一個候選者:1978年。你也許會問:為
什么是1978年呢?1978年是鄧小平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年份,這開啟了一個長達1/4個世紀之久年均兩位數經濟增長率的年代,中國經濟也得以轉型。誠然,與1989年相比,1978年更加普通,但它的意義卻更加深遠。另一方面,1989年在更大的意義上來說是屬于歐洲的政治舞臺,它被歐洲的革命傳統所承認。
1978年,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從平均主義向市場經濟走出了嘗試性的一步。它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歷史。自18世紀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以來,世界被西方統治,或者說是被歐洲和美國統治。直到20世紀中期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那些即將脫離歐洲殖民主義的國家注定將要陷入永久的依賴和落后。東亞的崛起告訴人們,情況不是這樣。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轉變已經使世界的重心東移。21世紀將完全不同于前兩個世紀,權力不再掌握在歐美手中,其他國家也不再是無足輕重的參與者。
盡管1978年離現在并不遙遠,但我們已經開始創造這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了。到目前為止,這個過程主要體現在經濟意義上。歐洲遺忘了這個轉變所帶來的后果,尤其是這將會給歐洲大陸帶來什么樣的政治和文化影響。我們越來越受困于“伊斯蘭問題”,歐洲變得越來越近視,不能看到未來。
事實上,我們已經開始見證中國轉變所蘊含的意義:中國對于石油和其他產品的需求、中國在世界上越來越積極的外交表現以及美國對于中國的崛起越來越神經過敏。中國人的自信心越來越強,他們感覺歷史就在他們手中。
歷史逝去的速度快得驚人。在“9·11”之后的重建過程以及戰后伊拉克的重建過程中,很少有人懷疑美國將是未來幾十年內的超級強權,也很少有人預料到中國能夠上升得這么快。新世紀的年輪還未轉動,新美國的世紀就已經結束了。本世紀,或者說是上半世紀的主題將是一個現存的超級強權的衰落以及另一個大國的崛起——中國。
權力中心不再僅僅位于西方,歷史也不再以西方角度續寫。我們將越來越熟悉中國的影響、歷史、價值觀、態度和觀點,也許這一切就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期間曾在耶魯大學做了演講,他在演講中談論了中國的價值觀以及它們對于世界的意義。
也許,我們應該把1989年看成是20世紀的結束,而將1978年看作21世紀開始的標志。1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盡管在那時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同樣值得我們銘記的是,1989年首先是屬于歐洲的,也許它將是我們所見證的最后一件由歐洲主宰的世界大事。當然,1978年純粹是中國時刻。恐怕沒有比這更加適合總結它們各自歷史地位的論述了。
(摘自5月25日《衛報》,原題:如果20世紀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紀則始于1978年;作者馬丁·雅克,伊文譯)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