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新時期的村鎮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5月11日,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搞好村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意見》,確定了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目標。通過對我市農村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村容鎮貌會更加整潔優美,村居的基礎設施會更加齊全和完善,老百姓的人居環境將會變得優良舒適。
村鎮
規劃全面完成
2006年各縣區完成縣域體系規劃和小城鎮的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村莊的新一輪建設規劃修編在原有的基礎上完成70%;2007年村莊建設規劃修編完成100%,小城鎮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60%,中心鎮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通過建立政府推動、社會參與、村居自主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體系,建立社會多渠道籌資機制,著力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
目標是使鄉鎮駐地主要干道硬化率達100%,人行道鋪裝率達80%以上,路燈裝置率達100%,亮燈率達95%以上;村鎮自來水供水率達到80%以上,村內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0%以上,飲用水質合格率達到100%。
環衛設施逐步規范
鄉鎮駐地設有垃圾中轉站,主要街道和公共場所設有水沖式公廁,主要道路實行全日保潔。村莊內有一至兩處沿街公廁,農戶擁有衛生廁所比例達到60%以上,村內無糞堆、垃圾堆、柴草堆等“三大堆”,無大牲畜在院外拴養或畜禽散養,無白色污染,無污水溢流,無暴露垃圾,無濫墾、濫伐、濫采、濫挖、亂焚燒垃圾與秸稈等現象。推廣秸稈氣化,戶用沼氣、燃氣普及率達到50%以上。
住宅更美觀更舒適
通過逐一修編村莊規劃,實行山水林田路村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并在村鎮廣泛開展和倡導建設“百年住宅”活動,改造破舊、簡陋、低矮住房,徹底改變“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局面,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年年建房,建低檔房、簡易房”的現象,以建成一批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優化、河道凈化、村鎮綠化、民居美化的生態鎮和生態村。
讓地更綠,水更清
鄉鎮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平方米/人,村莊庭院綠化覆蓋率達到60%。保留現有河道水系,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要求,無直接向河流、湖泊、汪塘排放污水和傾倒垃圾的現象;按照河道、湖泊、汪塘岸線的自然走勢,整治溝通,滿足防洪排水需求,與綠化相結合,創造良好濱水景觀。
(記者朱劍鋒 通訊員劉連江 吳繼富 韓軍)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