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章子怡
張頤武一番驚人語招來“花癡”之譏 圖片來源 信息時報
張頤武觀點:
1、“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長今》就是韓國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個好例子。”
2、“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 ———摘自《新周刊》
編采手記
“太受傷了!請你們一定要為真正的中國文化說句公道話!”昨日下午,讀者張先生打進本報熱線表示強烈不滿,稱中午看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無意間引用某媒體的觀點,“一個孔子抵不上一個章子怡”,讓這位大學生氣憤難抑。我們的編輯記者立即輸入關鍵詞“孔子·章子怡”,很快找到文章出處。在《新周刊》上一期關于“販賣中國文化”的專題中,北大教授、著名文化評論家張頤武在接受采訪時拋出的新銳觀點。于是,出于對中國文化的關注,本報推出這個選題,也想與廣大讀者共同探討。
一個章子怡比萬本孔子有效?
在《新周刊》專題“如何‘販賣’中國文化”中,張頤武在接受采訪時稱———
“現在都說20世紀全球文化輸出中心是美國,一個很核心的問題就是20世紀是一個美國夢的時代……中國現在的經濟成長也很好,這個高速成長也可以打造出一個中國夢,要創造出一套對中國夢的文化想象,章子怡就是。這個小姑娘小時候看電影肯定也覺得那些好萊塢明星都不可企及,但現在,所有的大明星都在電影節上跟她平起平坐,這些大明星們都對她說:‘你是未來之星。’這就是中國夢。世俗文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種低端、豐富的文化資源。傳統文化的精髓要通過大眾文化的出口才能流傳出去。”
“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長今》就是韓國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個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
“孔子不是很偉大么,不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國人的代表啊,新聞周刊、時代周刊都拿她當封面來報道中國呢。既然如此我們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國人就這么一張臉讓人家記住了。”……
網友:
“真是要拍案而起!”
隨后,記者在網上看到像這位姓張的大學生一樣受傷的人還不少。
不少網友發帖表達自己的憤怒,甚至有“論壇”專門辟專區發泄網友的不滿———
“我真是要拍案而起了,什么和什么嘛????這也太夸張了,大家開始罵吧!”
“我覺得簡直是有點死不要臉了!”
“章子怡唯一獲得金球獎提名的片子《藝伎回憶錄》,演的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日本藝伎,她何以能代表中國文化?!”
“四大文明古國,說只有中華文明沒有斷層,其實只是歷史沒有斷,文化已經斷層一百多年了,這一百多年我們傳承的一直是西方文明,無論什么都以西方的標準為標準,我們正在喪失自己的民族個性,我們已經快不知道我們的根在哪里了。”
……
網上對這種觀點聲討的帖子雖然采用了一些過激的語言,但持否定態度的占99%。當記者在做這個選題時,又有一位姓陳的觀眾打進電話,恰好談的也是此事,他氣憤地說:“這種觀點確實太可笑了。現在我每晚都看青歌賽,對歌手的文化素質考試中還經常出現《論語》的知識,這說明無論你歌唱得再好,如果沒有文化底蘊根本不行。如果章子怡能和孔子相提并論,為啥不出有關章子怡的題?”
圈內人:
她僅是一個電影演員而已
張頤武教授的觀點讓網友反彈非常大,圈內人對此又如何看待?
“教授沒準想炒作自己。”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知名導演談及這一話題時稱,“章子怡目前的確是中國最有國際知名度的演員,她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誰也抹殺不了的。但無論如何,章子怡僅僅是一個電影演員而已,而孔子則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圣人,將兩者相提并論的做法本身就荒唐可笑。”
隨后,一位影評人稱:“從最早穿紅肚兜亮相國際舞臺到最近穿阿瑪尼禮服、滿口英語出席奧斯卡,章子怡日益被國外觀眾接受,但是她這一形象本身所蘊涵的中國文化元素卻越來越少。章子怡在《臥虎藏龍》中扮演的玉嬌龍代表的是美國中產階級的審美取向,這一形象在中國國內很難引起共鳴。她不像‘大長今’,真正展示的是韓國國粹的東西,包括宮廷文化、美食、醫療,而章子怡演繹的都是虛構的傳奇人物,因此,認為章子怡比孔子更能傳播中國文化的觀點純屬無稽之談。”
對于章子怡的演技,《茉莉花開》原作者、著名作家蘇童則非常坦率:“三年前,章子怡能演到這個水平,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我覺得,就目前而言,章子怡還不是演技派演員,她的演技還需要磨練。”
孔學家:
不具可比性!
對這個觀點,孔學家怎么看呢?
曾在德陽文廟從事孔子研究工作、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章澤說:“孔子是圣人,章子怡是名人,兩人根本不能做比較,他們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完全沒有可比性。孔子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后被后人世代供奉的圣人,他的思想、他的儒學等等影響了幾千年的中華歷史文明,直到現在這些仍被我們所用,他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文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而這貢獻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是能夠被沉淀的,被后人所銘記的。那么作為名人的章子怡呢?從某方面講,她也在推廣中國文化,因為她的電影,她的名氣,她為外人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認識中國并得到人們的認可。但這個推廣,只是某一方面的,不能與圣人相比。”
孔子后人:
巧的是,昨晚孔子的“令字輩”后裔、現從事傳媒行業的孔令琦來到了成都。在談到這個話題時,孔令琦表示了極大的不贊同。“章子怡代表的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她只是一個中國符號。”說到尖銳處,他反問記者:“請問章子怡到底有多少文化?她竟然代表中國文化?”
孔令琦告訴記者,章子怡確實在西方很受歡迎,“外國人喜歡她,是覺得她越來越符合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女性形象,但這種形象中包含有太多對中國文化的誤讀和曲解,實際上章子怡呈現給大家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和中國內涵”。作為孔子的后裔,孔令琦稱,將章子怡和孔子相提并論進行比較這一行為本身就是對孔子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作為北大教授,出現這樣的觀點真的讓人十分遺憾”。
章子怡對中國文化的巨大貢獻到底是“推廣”還是“代表”?截至記者發稿時,網上的討論還在繼續,本報將繼續關注這一話題。 記者胡曉馬丹楊帆
人物鏈接
孔子(公元前55l-公元前479)春秋時期魯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縣)人。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被尊為“圣人”。他做過大夫,而一生主要是從事私人講學。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孔子作為中國思想文化集大成者,他的哲學思想主要是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有華人的地方就“孔子”烙印,儒家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傳為孔子所編,收集了從西周初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孔子思想不但影響華人,對西方也有很大影響,西方學術界甚至有“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觀點。
章子怡2000年被張藝謀發現并出演《我的父親母親》一炮而紅,成為新一代謀女郎。因外形頗似鞏俐,加之張藝謀的提攜,她相繼主演了《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等一系列大制作影片,逐漸躍升至國際巨星,片酬以數百萬美元計。現長年在好萊塢發展,成為在美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東方面孔”之一。
新聞鏈接
章子怡揚名國際歷程
1999年擔任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女主角,與周潤發、楊紫瓊搭檔2000年與張藝謀一同攜影片《我的父親母親》參加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2000年度日本旬報最佳外國女演員獎
2001年2月28日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新人獎
2000年12月國際年青演員協會最佳女演員
2001年3月24日第十六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配角
2001年12月美國亞裔雜志當選美國最享盛名的亞裔
2002年5月2日美國舊金山政府確定此日為章子怡日
2004年出演好萊塢影片《藝伎回憶錄》
2006年接連擔任美國金球獎和奧斯卡頒獎嘉賓
2006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