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采訪時了解到,該院“姑息保健病房”開設3年來,一直只有9張病床,遠遠滿足不了眾多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需要。
據介紹,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的“姑息保健病房”是我省惟一收治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病房,2003年初成立以來,已經有200多名晚期癌癥患者在這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
。
醫護人員向記者講述了一位叫小雪(化名)的白血病患者的故事:這名18歲的漂亮姑娘自從住進“姑息保健病房”后,和在家里一樣,自由地度過每一天:被子的顏色可以不是白色,可以任意在病房做自己想吃的東西……直到離世,小雪都衣著整潔、神情安詳。
該病房負責人王志剛介紹說,“姑息保健病房”是讓絕癥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時光,減輕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在這里,醫護人員不僅通過恰當的治療方案幫助晚期絕癥病人延長生命,更多的是為患者做精神上的治療護理,讓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王志剛解釋說,在臨終關懷病房,現在每張床位每天只收15元,每天住院的花銷在30到50元之間,比在普通病房低,醫院不僅不盈利,而且還要拿出資金給予補貼。而該病房的醫護人員要接受很多崗前培訓,病房設施也要比普通病房投入大。因此,受制于資金原因,目前,這種病房只能維持9張床位。除此之外,王志剛認為,現在很多人受傳統觀念束縛,認為送親人到臨終關懷機構是“甩包袱”、不孝順,傳統守舊意識也制約了臨終關懷的拓展。
據介紹,我國每年死于癌癥的人數在150萬左右,晚期癌癥患者經常會因全身疼痛而痛苦不堪,其親屬還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因此,很多患者渴望進入臨終關懷病房,走完人生最后一步。記者在山大二院、齊魯醫院等省內知名醫院的腫瘤科,隨機采訪了20余名癌癥患者,大多數患者表示愿意接受臨終護理治療。一位70多歲的趙姓病人患胃癌已經3年了,盡管不停地接受化療,但病情仍一天天加重,他希望“能有個地方讓我安安靜靜地離開人世”。
據了解,目前,臨終關懷在我省還處于起步階段。專家建議有關方面應加大扶持力度,建設更多的臨終關懷醫院和病房,讓更多的絕癥病人在臨終的日子里,忘記病痛和死亡的威脅,愉悅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體面而有尊嚴地離去。(完)(記者 張環澤 實習生 薛俊慶)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