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界要求小泉停止參拜
呼吁自民黨政府重視亞洲外交;就發展中日關系提出具體構想
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屢屢
激怒亞洲人民,而這也已經成為日本政府與其他亞洲國家進行高層交流的一大障礙。近日小泉再次無視國內經濟界的勸誡,依然我行我素。而新首相有力人選安倍晉三也表達了自己對小泉的支持態度。漫畫/許英劍
為了爭取“入常”,小泉犧牲個人休假進行了一連串出訪,而抵達瑞典后,瑞典首相佩爾松5月4日對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一事提出強烈批評。
4月21日,不少日本國會議員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日本經濟同友會在9日發表的報告中呼吁小泉政府正視歷史,向國民正確傳達政府立場。
日本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團體之一———日本經濟同友會9日發表一份報告,認為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日中關系冷卻,要求首相停止參拜。這是日本國內主要經濟團體首次公開建議首相停止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共同社認為,這一報告可能對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產生影響。
要求新建追悼設施
這份報告9日公布在經濟同友會網站上。
題目為《為今后日中關系進言———給日中兩國政府的信息》。
報告開篇說,“日中兩國政府以及兩國國民之間的相互信賴、相互尊重,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安定和繁榮不可或缺”。
報告指出,自2004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政治關系的冷卻將對兩國的經濟和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開創面向未來的“新日中關系”,報告要求日本政府應該以對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反省和道歉的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談話,以及小泉首相去年8月關于“正視過去、正確認識歷史”的談話為基本認識,向中國政府和國民正確傳達日本政府的立場。
報告呼吁日本政府進一步重視亞洲外交,明確認識“維持發展與東亞各國的良好關系和日美關系一樣重要”。報告指出,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已經成為實現首腦會晤的最大障礙,應建設一個沒有宗教色彩的國家追悼設施。
提議加強日中交流
這份長達13頁的報告還就發展日中關系提出具體構想。
報告說,兩國應加強從政府首腦、安全保障、文化到普通民眾各層次的廣泛交流,特別是增加兩國年輕人的交流機會。
作為經濟團體,報告還提倡在以日中兩國為中心努力實現“東亞經濟共同體”同時,在貿易投資、研究開發、環保節能、旅游觀光等層面加強合作,以促使兩國經濟關系更加緊密。
報告最后呼吁,日本企業和經濟團體應在促進日中交流、深化關系上做出各自貢獻。
共同社評論說,日本主要經濟團體建議首相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尚屬首次。對此,經濟同友會代表干事北城恪太郎在9日的記者會上說:“從日本的現實情況和參拜理由看,并不能得到充分理解,參拜并不合適。
在國民間感情對立的情況下,(國與國之間關系)不會有穩定發展。
日本經濟同友會成立于1946年,目前擁有上千名企業會員,它與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日本商工會議所并稱日本三大經濟團體,有日本“財界智囊”之稱。
馮武勇(新華社專稿)
反應
小泉辯稱“生意政治兩碼事”
獲新首相有力人選安倍晉三聲援
日本經濟同友會對小泉苦口婆心的勸誡似乎沒有奏效。9日,小泉以“生意和政治是兩回事”為由,拒絕接受停止參拜的報告。
小泉回避戰敗日參拜問題
當天晚上,小泉在首相官邸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經濟界有很多聲音說,要考慮到生意問題而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但我早已明確表示拒絕,那和政治是兩回事。”對于是否會在8月15日的戰敗紀念日參拜,小泉僅表示“將作出適當判斷”。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被視為接替小泉的最有力人選。他在當天就經濟同友會的“停拜”報告發表見解說,如果對參拜存在誤解,應該努力去消除誤解。
經濟同友會代表干事北城則強調,“用中長期眼光看,參拜也是不合適的”,表明了認為小泉的后任也不應參拜的立場。共同社認為,這一報告可能對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產生影響。
經濟界擔憂“政冷經冷”
事實上,由于小泉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中的“政冷經熱”甚至有向“政冷經冷”發展的苗頭。盡管小泉聲稱“生意和政治”不同,但越來越多的日本經濟界領袖擔心,政治上的僵化會導致經濟上的停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奧田碩在今年的新年團拜會上也曾發表講話,希望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9月退任后,新首相能改變日本的亞洲外交政策。
奧田碩當時在談到小泉參拜導致中日關系惡化時說,從中國從事商務活動的實際情況看,目前兩國間的政治問題不至于馬上導致經濟冷談,但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很有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問題”。
馮武勇(新華社專稿)
對策
日本政要打算集體出訪
全球“暴走”意在擺脫外交困境
9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內閣會議上提出內閣閣僚、副大臣、政務官們要分工合作,實現日本覆蓋全球的“戰略外交”。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此舉旨在修正小泉當政以來偏重歐美及亞洲主要國家的外交傾向,重新檢討原來的外交政策。為了提高日本在國際方面的影響力,從前在首相官邸主導的外交下無暇顧及的非洲、中南美及中東等地區,以后將逐漸由閣僚們負責訪問。
而被視為日本下一任首相的有力候選人安倍晉三也在內閣會議上做出指示,“各閣僚重點訪問以前沒有訪問過的國家和地區”,要著重強調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目的,展開戰略外交。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也在會上表示:在當前面臨重大變革的國際形勢下為了確保日本的和平及繁榮,政府有必要抱成一團,外務省會最大限度地提供協助。
至于具體如何開展此次外交攻勢,預定將由日本內閣官房根據各閣僚的訪問意向以及各省廳的工作范圍做出調整,以“重視國家利益”為方針,謀求其他國家對日本“入常”問題以及長期能源戰略的支持。安倍晉三在隨后的記者會上表示,會優先訪問在安全保障、能源以及環境問題上和日本相關的國家和地區。(曾嘉佳)
連線
“經濟界意在影響下任首相”
專家猜測該報告或在警告安倍晉三
本報訊 (記者
范輝實習生曾嘉佳)針對日本主要經濟團體經濟同友會9日就日中關系首次正式發表的長篇報告,記者電話采訪了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專家崔建崗。據了解,經濟同友會和日本其他的經濟組織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其是以個人身份加入的。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向來大力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國內經濟政策,唯獨在涉及中日關系的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一直持反對立場。
崔建崗認為,從以往口頭上的批評到拋出正式的長篇報告,反映了經濟同友會對小泉外交政策的不滿以及改善中日關系的愿望。
該報告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影響即將卸任的小泉,而在于向下任首相傳達日本經濟界的聲音。
隨著“后小泉時代”的來臨,圍繞9月份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各候選人間“如何看待日本與鄰國的關系”的爭論在日本也越吵越激烈。經濟同友會選擇這個時機就中日關系發表評論,不排除其為了確保在中國的經濟利益,于小泉當政末期與小泉的參拜行為劃清界限的意圖,但是同樣可以預見此份報告將對中日關系產生的正面影響。
在亞洲外交問題上,經濟同友會和自民黨總裁候選人之一福田康夫的態度是比較一致的。二者均主張重視改善與亞洲鄰國特別是中國的關系。崔建崗最后推測說,目前尚無證據顯示經濟界此次報告是在為福田“撐腰”,不過很可能帶有警告主張對華強硬的另一候選人安倍晉三的意圖。
背景
“財界智囊”經濟同友會
日本經濟同友會是誕生于1946年的企業家團體,現有會員1400多名,是日本三大經濟團體之一,被稱為“財界智囊”。與其他經濟組織不同的是,經濟同友會的參加人員為各企業經營者,以個人名義參加。會員涉及日本各行各業的商界領袖,專門負責經濟政策的研究與制定,對日本政府當局、產業界以及社會各界具有廣泛而巨大的影響力。
在1994年對247個全國性社會團體實施的輿論調查中,經濟同友會在20個對政治進程影響力最大的團體中排名第二位。其對政治過程施加影響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執政黨以及政府的首腦。
日本經濟同友會與中國的友好交流始于1971年11月,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后交流活動更趨活躍。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東京輪流召開經濟研討會,為中日經濟合作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曾嘉佳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