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于蓓蕾 叢林 趙樹一 宋傳波 通訊員 丁婕
五月的威海,海風送爽,青山披翠。“五一”黃金周期間,成千上萬的游客踏上了濱城之旅,游
覽了威海的許多風
景區,感受了濱城獨特的人居魅力,體會到了威海人的勤勞善良、熱情好客。
感動:威海人真熱情
5月1日8時,在榮成成山河口膠東漁村,一批來自陜西的游客剛一下車,幾位房東大媽就用濃郁的膠東話引領大家走進一間間干凈舒適的漁家房屋。
“快進家吧,別拘束,就當在自家一樣!”緊接著,熱心腸的房東選上乘鮮活的海產品開始煎炒烹飪,熱情款待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飽餐一頓美味可口的海鮮后,漁民們又在海邊點燃熊熊篝火,跳起富有濃郁漁家特色的歡快舞蹈,歡迎客人到來。
5月4日,環翠區孫家疃鎮靖子村“民俗旅游戶”李風玉家里迎來了16名游客,有從濟南來的,有從北京來的,因為來得次數多,有好些都是熟人了。李風玉告訴記者,5月1日那天,共有22名游客在她家吃住。中午,李風玉在廚房里忙碌著,大鍋里蒸著兩屜海菜包子,鍋蓋周邊透出一股清鮮之氣。來吃飯的人多,兩個放假在家的女兒也來幫母親打下手。
這種用俗稱“駱駝毛”的海菜蒸成的大包子,幾乎與扇貝爬蝦等海鮮一樣,成了游客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風味。李風玉告訴記者,現在這個季節,正是海菜最好的時候,過段時間就老了,沒有了以前的味道。除了海菜包子,她還用苦苦菜、婆婆丁等野菜做成包子來招待客人。好多游客是第一次吃到這樣直接取自大自然的食品,一邊吃,一邊夸,越夸越覺得好吃。臨別時,熱情的房東還給大家帶上一些海菜包子或發面的“大餑餑”,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當晚,盡管李風玉家的大屋里布置了好幾張干凈整潔的床位,但幾名外省來的游客還是要求在北屋的大炕上住一晚。睡在燒得暖烘烘的大炕上,身心俱凈,雜念皆無,別有一種回歸田園的親切體驗。
據了解,從5月1日到5月5日,短短5天時間里,有近4000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靖子村匯集,觀賞當地風景。
市區、劉公島、天鵝湖、成山頭、石島桃園漁家民俗度假村、九頂鐵槎山……處處都有熱情待客的威海人。
驚嘆:比想象中還美
清澈碧綠的海水,平緩松軟的沙灘,繁花點綴的海岸,滿目蔥綠的高山……“五一”黃金周期間,威海國際海水浴場如畫的美景和聲名遠揚的美譽,吸引著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5月2日上午,記者在威海國際海水浴場沙灘上遇到了北京游客赫先生一家。赫先生告訴記者,威海國際海水浴場的美景讓他神往多年,今年“五一”放假他特意帶全家過來游玩。“大連的國際海水浴場我去過,那里礁石多沙灘少,青島的國際海水浴場我也去過,那里的海水有些渾濁,只有這里,沙質柔細,海水清澈。在我眼里,她實在是太完美了。”來自濟南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這里的海灘沒有石頭,沒有淤泥,沒有污染,潮氣也少,海水又非常清,海灘周邊的景物多保持原來的生態,感覺非常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分別來自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的外地游客,他們對威海國際海水浴場都贊不絕口。很多人表示,這次來威海旅游,為的就是到國際海水浴場游玩。
5月3日上午,在靖子村西頭的“鵝卵石灘”,游人三五成群,脫去鞋子,只穿襪子或光著腳丫在海灘上漫步———對居住在海邊的人來說,這種情形是再熟悉不過了,而在游客眼里,卻成為難得的享受。來自北京的游客王先生夫妻,任小兒子在沙灘上瘋跑、喊叫,夫妻倆相視而笑,然后沒完沒了地拍照。
來到靖子村,喜歡到處觀光的游客使這個小山村變得熱鬧空前,游客們或是站在海邊,眺望不遠處的貓頭山,或是站在貓頭山上,眺望更遠的大海,波濤與天相連,海天一色,使一些從未與海謀面的游客看得發呆。
“采朵浪花帶回家,忘不了石島灣風景如畫,撿只貝殼揣懷里,留一串回憶在心中掛……”5月4日上午,太原游客劉靜女士一邊欣賞著遠方傳來的優美動聽的漁家小調,一邊在石島桃園漁家民俗度假村的海灘上同愛人一起趕海。她告訴記者,來到威海才真正體會到這里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他已更深地理解了剛到威海時聽到的一句話:選擇來威海旅游,體現出選擇者的高瞻遠矚,因為選擇了威海,就等于選擇了自然,選擇了歡樂,選擇了幸福,選擇了健康,選擇了時尚……
一些久居大都市的游客對威海的美景贊不絕口,一再驚嘆威海的美景“比想象中還要美”。他們表示回去后一定向親朋好友廣為推介,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幸福海岸”的非凡魅力。
遺憾:游覽時間太短
由美不勝收的海景與獨具匠心的園藝組成的海濱公園、威海公園、海上公園等東海邊公園群,是我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五一”黃金周期間,這些富有韻味的公園吸引了眾多市民及游客前來游玩,大家在優美的雕塑前爭相拍照留念,在五彩繽紛的鮮花和彩葉苗木叢中留連忘返,在健身區盡情做著各種鍛煉……整個黃金周期間,每個公園內都是游人如織,積聚了超旺的“人氣”。
5月2日,記者在海濱公園遇到了從臨沂來到威海的劉峰正先生一家,劉峰正告訴記者,此前他早就通過報紙、電視等各種媒體了解到威海是一個風景優美、富有特色的海濱旅游城市,曾經來旅游過的朋友回去后對威海更是贊不絕口,由此他就萌生了到威海旅游的念頭,這次終于有機會來到這里。看到威海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整潔美麗,他們一家人都非常開心,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這里拍照,并打算購買一些具有威海特色的紀念品捎回去給親友。在威海公園,隨團從哈爾濱來到威海的趙韻女士正在“海之戀”雕塑前與朋友不停地拍照留念。趙韻開心地說,威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在她周圍的哈爾濱人中早就無人不知,這次她趁黃金周假期來到威海,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里,“都想在這找份工作搬來住了。”來自東營的周毅先生父母已經在乳山定居,這次他特意從東營驅車趕來載著父母出來游玩。30多歲的周毅就像個孩子,一會到健身器械上活動活動筋骨,一會摸摸雕塑小男孩兒的頭。周毅說,自己每次來威海陪父母,都舍不得走,感覺游覽時間太短了。他表示,等以后退休了,也要像父母一樣到這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安度晚年。
5月3日下午1時許,濟南游客馬先生與同伴乘船出海。來靖子村旅游的客人,有一半是為了過一把海上垂釣的癮。
大約4個小時后,馬先生肩扛魚竿,手提水桶歸來。海風粗獷,吹得他臉上紅潤。馬先生的“收獲”明顯不如同伴。但他認為,在海上釣魚,感覺真是太好了,至于收獲不多,一點也不影響他的愉快心情。盡管出海一趟沒釣上來什么大魚,晚上的一頓咸魚貼餅子,馬先生吃得滿口噴香。
“吃住漁家,玩在灘頭,釣在海上”,成了靖子村黃金周里的“三景”,給這些天南地北的游客留下了太多難以磨滅的印象。在賓主盡歡之后,游客透露了心聲:真不愿意離開威海!
在每一處景點,眾多的游客心中都已然形成了一股“親威情結”,他們驚嘆威海的景色太美,抱怨逗留的時間太短。
建議:細節上下功夫
雖然眾多優美的景點贏得了大量游客的喜愛,但在游玩過程中,一些細節還是給游客們留下了不少遺憾。“這里的旅游紀念品多數是珍珠項鏈、貝殼飾品等,千篇一律,在每個旅游城市都有,根本體現不出威海特色,這讓我在為朋友選擇禮物時很犯愁。”來自臨沂的劉峰正說,“威海應該考慮開發帶有‘城標’性質的旅游紀念品,像鄧世昌、定遠艦等都可以考慮進去,有了富有城市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既可以創造價值,又對威海形成了一種很好的宣傳。”
在參觀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時,游客們發現該館的檢票員身上穿著清代北洋水師的服裝,站在百年前的北洋水師歷史遺址上,看上去恍如身臨其境,給人以很強的歷史氛圍感。但有細心的游客卻發現,員工們穿的是北洋水師號衣,但胸前的上崗證上詳細地寫著該名員工的姓名和身份等個人基本信息,在仿古的清兵號衣上打上現代人的烙印,如此“古今結合”,讓人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一名游客表示,將景區古典化的作法雖然更容易吸引觀眾,但是還應該在細節上多下功夫。
另外,黃金周期間來威海購物的游客絡繹不絕,遍布市區各處的商家與消費者,都沉浸在一種購買與出售的快感里。然而在市區一家懸掛有“明碼標價”的商場里,記者發現了這樣的不和諧畫面:一件衣服或飾品盡管上面的標價多達數百元,但游客與店主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竟以很低的價錢便將商品買走了。一些游客見狀不禁心生疑問,不是明碼標價店嗎?怎么標價與實際出售價之間的“差價”如此之大,給人有一種不誠信的感覺。
也有游客反映,威海沿途旅游線路的路標銘牌不夠完備,如果沒有人引領很難找到景點。另外,各大賓館應該具備便于游客查詢各景點資料的旅游咨詢觸摸屏以及洗車加油等配套服務項目。
有的游客建議,一些漁村的民俗游覽項目可以更豐富一些。進入漁村,可以組織游客參與“織一次漁網、當一次老漁公”等活動;篝火晚會應該由村里組織舞蹈隊,跳起“漁家沙灘舞蹈”,帶動起游客的情趣,而不單單是燃起一堆篝火、一個簡單的燒烤爐等低層次的娛樂方式。
“威海的城市形象宣傳實際上已經走在很多國內城市的前沿,但還應做一些細節宣傳,不僅要讓外地人知道威海,更要讓外地人了解威海具體哪些地方好玩。”一名旅游界人士坦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要仔細分析國內的旅游市場,弄明白有消費能力的白領和中產階級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樣的旅游方式能夠引發他們的消費興趣?這就要求發掘具有個性化、體驗性和家庭化的旅游產品和細節服務。比如說,到河口漁村去“當一天漁民”,到劉公島—————中國近代海軍的誕生地去“當一天海軍”這樣的活動,就很有吸引力。要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個性化產品吸引游客。旅游是一種感性消費,用什么去打動人很重要,應把旅游的宣傳品做得更細致、更有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