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財政大臣布朗(左)多次挑戰首相布萊爾(右)的領導權,被視為布萊爾的黨內死敵。
英國執政工黨在地方選舉中遭遇40年來最慘重失敗后僅僅一天,首相布
萊爾就閃電改組內閣。四面楚歌的布萊爾顯然是想藉由此次內閣大換血控制工黨、鞏固權力,但事實證明,他的努力無法阻擋要求其下臺的聲浪。
50黨眾“逼宮”
工黨內許多議員越來越反對布萊爾,要求他明確卸任的日期,以便讓新領袖上臺。7日,英國多家主流報章都披露了至少50名工黨議員正在策劃聯名信的消息,要求布萊爾為工黨大局著想,在3個月內、即7月底前必須制定“尊嚴、有秩序且有效”的領導層替換時間表。
布萊爾曾表示,將在下屆大選前卸任,但他拒絕制定明確的交權時間表。下屆大選最遲在2010年5月舉行。
這封聯名信的部分細節也被英國媒體披露。這封聯名信說,工黨的執政表現被“人們對工黨新領袖及工黨方向的猜測”所主導,盡管這種猜測已越來越少。
信函還說,“有秩序的任何民主轉變都有個前提,那就是有清楚的時間表和透明的程序安排”。
“我們因此要求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與首相咨詢,在今夏的議會會期結束前,制定明確的時間表和程序,選出工黨新領袖。”
8日,工黨將在威斯敏斯特舉行地方選舉后的首次會議。消息人士稱,參與策劃聯名信的議員們希望信件能在數天內得到回應。他們很可能會把此次會議變成一個向布萊爾施壓、要求擬訂明確下臺時間表的“逼宮”大會。布萊爾估計也將在當天舉行內閣改組后的首場新聞發布會。
“重整工黨”
人們普遍認為現任財政大臣戈登·布朗是布萊爾的熱門接班人,這種可能性也正隨著布萊爾的勢微日漸增大。為了顯示布萊爾政府正逐步過渡至布朗政府,昨天英國《獨立報》頭版一組圖片甚至是布萊爾的照片逐步變成為布朗的。
雖然聯名信通篇并未提及布朗或其他任何人應該成為工黨的新領袖,但值得注意的是,信中頻頻呼吁“重整工黨”。而“重整工黨”也是自工黨本月4日遭遇地方選舉慘敗后,布朗在公開場合使用最多的一個提法。上述聯名信也被認為是主要由布朗的支持者所為。
“權力轉移給新領袖是肯定的,不管新領袖是什么人。”布朗說。他認為,工黨在上周地方選舉中慘敗是個“警訊”,工黨必須推動改革、重整旗鼓。“工黨政策需要重新策劃,工黨組織結構也需要更新,這兩件事情得齊頭并進。”
布朗沒有將布萊爾的辭職與工黨“煥然一新”直接聯系在一起。但越來越多工黨議員相信,工黨改革也就意味著布萊爾的離去。
布朗明著奪權
工黨資深人士已對這封信函及其聯署議員提出譴責。英國前貿易和工業大臣斯蒂芬·拜爾斯說:“托尼(布萊爾)希望可以再有幾年時間來實現他的承諾。他不會離開。我們無法承受像當年保守黨逼走撒切爾夫人的后果———一個一盤散沙的政黨。”
首相府的官員對于來自工黨內的“逼宮”壓力也越來越憂慮。不過首相府6日晚堅持,布萊爾不會對壓力屈服,他將完成余下任期才離開。
批評人士認為,布萊爾拒絕妥協,說明他好像是活在一個“平行宇宙”中。有內閣助理說,首相府“經營工黨就像經營一個邪教組織一樣”。在野的保守黨影子財政大臣奧斯布恩則不無幸災樂禍地表示,工黨現在已“幾近徹底崩潰”。
布朗則進一步“劃清”自己和布萊爾的界線。在工黨議員的聯名信被披露之際,布朗也呼吁布萊爾確定一個“平穩、有序”的交權方式。“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特殊情況,因為布萊爾說過他不會繼續擔任領袖,他也說過希望能進行平穩且有序的權力移交———我想大家都會看著他。”布朗說。
不過布朗巧妙地回避了工黨新領袖人選的問題。“本質上說,這(指交權過程)不是我的問題,而是布萊爾和整個工黨的問題。”
布朗暗示,他并沒有參與布萊爾對內閣大換血的決策。“我和首相討論了和我有關的那部分變動。”他同時暗示,因在遣返外國罪犯問題上負有主要責任而被解職的前內政大臣克拉克會在“布朗政府”再度入閣。“絕大部分人都認可克拉克的能力。”來源:東方早報
王靚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