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首頁 | 社區 | 聊天 | 郵箱 | 建站 | 房產 | 影視 | 求職 | 游戲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廣告
首頁 > 青島新聞網 > 其它 > 正文  
青島港前灣港區四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青島新聞網  2006-04-20 09:21:40 

頁面功能   小字】【 】【打印】【關閉

 

  1.1項目概況

  工程位于青島前灣港區的南岸,與青島港前灣港區北岸三期工程隔海相望。本工程建設規模為4個7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設計年吞吐量240萬TEU,并可滿足14萬噸集裝箱船靠泊、裝卸需要。碼頭岸線長1320m,碼頭面高程5.8m,碼頭前沿底高程-18.0m。船舶回旋圓直徑為694m,底高程為-15.0m。港區陸域縱
深783.7m,港區陸域總面積103.45萬m2,堆場作業區占地面積為66.6萬m2。工程疏浚工程量1181.3萬m3,外拋工程量822.6萬m3,吹填工程量538.7萬m3,回填工程量298.1萬m3。工程地理位置見附圖。本工程安排工期為3年,港區總定員850人,碼頭年作業天數為324天。

  1.2工程分析結論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為回填和吹填過程中產生的溢流懸浮物、海底清淤過程中產生的懸浮物、船舶機艙油污水中污染物油類和污水、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大氣環境是TSP,聲環境是機械和交通噪聲;營運期主要水污染物是COD、石油類,大氣環境主要污染物是煙塵,聲環境施工期和營運期主要污染物均是機械和交通噪聲。

  1.3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結論

  1.工程區海洋環境現狀

  (1)海水水質現狀評價

  監測結果表明,本次調查工程海域各評價因子的質量指數均小于1.0,無超標現象,說明該海域水質符合國家四類海水水質標準,該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

  (2)沉積物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

  監測結果表面,調查海區沉積物各評價因子的質量指數(沉積物質量一類標準)均小于1.0,無超標現象,海域沉積物環境質量良好。

  (3)海洋生物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

  ① 浮游植物

  調查海域共出現25種浮游植物,隸屬于硅藻、甲藻和金藻三個植物門,出現的浮游植物種類數上還是在細胞數量方面硅藻均占絕對優勢。本次調查所獲浮游植物的生態類型較為單調,絕大多數種類屬于北溫帶近海類型。調查海域浮游植物細胞數量變化范圍在(15.8~214.8)×104個/m3之間,平均為107.0×104個/m3

  ② 浮游動物

  調查海域共出現11種浮游動物,其中橈足類出現7種,糠蝦、毛蝦、端足類和毛顎類各1種,占優勢的浮游動物有中華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強壯箭蟲(Sagitta crassa)。從出現的浮游動物生態類型來看,主要為黃渤海近岸低鹽種類。調查海域浮游動物生物量(濕重)變化范圍在(75~450)mg/m3之間,平均值為238.8mg/m3。

  ③ 底棲生物

  調查海域共獲47種底棲生物,且全部為底棲動物。隸屬于紐形、環節、軟體、節肢、棘皮等5個動物門。其中多毛類出現的種類數最多。調查海域底棲生物量分布不均,變化范圍在(0.20~66.95)g/m2之間,平均為14.37g/m2。底棲生物的生物量組成,以軟體動物最高,棘皮動物次之,甲殼類居第三位。調查海域底棲生物棲息密度變化范圍在(10~665)個/m2之間,平均為176.9個/m2。生物密度組成以多毛類最高,軟體動物次之,甲殼類居第三位。

  ④ 潮間帶生物

  本次調查共獲潮間帶生物61種,隸屬于紅藻門、綠藻門,以及腔腸、紐形、扁形、環節、軟體、節肢、棘皮、尾索和脊索等9個動物門。在所出現的潮間帶動物中,以多毛類動物的種類數最多,共20種;甲殼動物次之,共16種;軟體動物出現15種。從生物種類潮帶分布來看,以中潮帶出現的種類最多,低潮帶次之,高潮帶最少。

  2.傾倒區海洋環境現狀

  (1)海洋水質現狀評價

  監測結果表明,各評價因子依據質量指數由大到小依次為:油類>鉛>鋅>溶解氧>銅>磷酸鹽>無機氮>化學需氧量>pH>總汞>總鉻>鎘,影響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為:油類、鉛、鋅。該海域水質各站評價因子平均質量指數均小于1.0,符合《海水水質標準》二類標準。但監測中,油類和鉛個別點位質量指數接近或超過1.0,部分海域已經受到油類和重金屬鉛的污染。

  (2)沉積物現狀評價

  監測結果表明,各點位沉積物質量指數均小于1.0,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中的第一類質量標準,沉積物質量良好。與2004年歷史數據相比較,主要有以下變化:

  (3)海洋生物

  ① 浮游植物

  調查共捕獲浮游植物52種,隸屬硅藻、甲藻兩個門類,其中硅藻出現35種,甲藻出現16種。浮游植物生態性質屬近岸、廣溫廣鹽類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較為均勻,變化范圍在31.74-88.45×104個/m3,平均值為51.96×104個/m3。

  ② 浮游動物

  調查共鑒定出浮游動物16種及8種幼蟲、幼體,仔魚及魚卵。其中,原生動物1種,水母類5種,背囊類1種,橈足類7種,端足類1種,毛顎類1種。浮游動物的平均生物量為57.13mg/m3,個體密度平均值為47.5個/m3,個體密度與生物量基本吻合。所有點位均有強壯箭蟲出現,且生物量和個體密度較高,平均生物密度為8.2個/m3。

  ③ 底棲生物

  調查所捕獲的底棲生物計34種,隸屬于頭索及脊椎動物、腕足動物、多毛類、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棘皮動物。調查區底棲生物生物量平均值為11.24g/m2,生物量組成以多毛類為首。

  3.環境空氣現狀評價

  工程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監測期間PM10、SO2、NO2污染物濃度均小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對應二級濃度限值;其中SO2、NO2監測濃度遠小于標準濃度,PM10濃度相對較大。

  4.聲環境現狀評價

  監測結果表明,工程擬建區域及港界處的聲環境狀況良好,均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中二類標準要求,本工程周邊的聲環境質量良好。

  1.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水文動力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落急時,擬建工程西側和東側流向呈順時針偏轉,工程北側向呈小角度逆時針偏轉,黃島前灣灣口處流向有小角度的順時針偏轉,偏轉角度最大出現在工程的東北側,較遠海域流向變化不大;漲急時,與落急時類似,擬建工程東側和西側流向呈順時針偏轉,東北靠近工程處順時針旋轉角度最大,工程北側流向呈小角度的逆時針偏轉,灣口附近流向有小角度的順時針偏轉。

  落急時和漲急時在工程的東北側均存在一個流速減小區,流速最大減小7cm/s左右,工程西北側均有存在一個小面積的流速增大區,流速增大0.5cm/s左右,漲急時在灣口北側也存在一個流速增大區,最大變化值1.0 cm/s左右,其他區域流速基本沒有變化。

  2.水質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工程區懸浮泥沙影響的預測結果

  工程Y1點懸浮泥沙10mg/L的等值線NE方向擴散距離為411m,向NW擴散距離為844m,向SW擴散距離為703m。工程K2點懸浮泥沙10mg/L的等值線向W延伸至鐮灣河口,擴散距離1552m,向N和向S擴散均及岸。

  (2)傾倒區懸浮泥沙影響預測

  A、B兩點最大漲潮流時傾倒一船疏浚泥沙后,在漲潮流的作用下懸浮泥沙向SW方向擴散、輸運。兩傾倒點10mg/L的等值線(超二類水質標準)向SW方向擴展最遠分別為2.369km、2.267km;100mg/L的等值線(超三類水質標準)向SW方向擴展最遠分別為0.499km、0.437km。

  A、B兩點最大落潮流時傾倒一船疏浚泥沙后,在落潮流的作用下懸浮泥沙向NE方向擴散、輸運。10mg/L的等值線(超二類水質標準)向NE方向擴展最遠分別為2.425km、2.194km;100mg/L等值線(超三類水質標準)向NE方面擴展最遠分別為0.416km、0.388km。

  A、B兩點連續12小時傾倒12船疏浚泥沙后,懸在潮流的作用下懸浮泥沙向四周擴散、輸運,但主擴散方向是NE和SW方向。A、B兩點10mg/L的等值線向NE方向擴展最遠分別為2.488km、2.343km;100mg/L等值線向NE方向擴展最遠分別為0.495km、0.395km。A、B兩點10mg/L的等值線向SW方向擴展最遠分別為2.401km、2.280km;100mg/L等值線向SW方向擴展最遠分別為0.496km、0.469km。

  單船傾倒時,A、B兩傾廢點無論是漲急時還是落急時傾倒,A傾倒點的影響面積大于B傾倒點,連續傾倒時,由于B點的潮流比A點更具旋轉性,所以B點的影響面積大于A點。

  3.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施工對浮游植物的影響分析

  施工過程中懸浮物濃度的增加對浮游植物的生長、繁殖及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懸浮顆粒的增加,造成水質的渾濁,水體透明度下降,光照強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不利的影響,進而抑制浮游植物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海域的初級生產力。

  (2)施工對浮游動物的影響分析

  懸浮物含量增多對浮游動物尤其是濾食性的浮游動物帶來影響,研究表明橈足類的存活和繁殖受到明顯的抑制作用。過量懸浮物使其食物過濾系統和消化器官堵塞,大量的懸浮顆粒黏附在動物的體表,干擾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當懸浮物含量達到300mg/L以上時,影響特別顯著,其中又以粘性污泥危害最大,泥土及細砂次之。

  (3)施工對游泳生物的影響分析

  由于工程圍堰后主要采用回填的方式形成陸域,所以施工期的懸浮物主要來自圍埝溢流口的擴散和疏浚過程中產生的懸浮泥沙,在采取一定的環保措施后可使溢流口中排的懸浮物濃度小于150mg/L,擴散出來的懸浮物泥沙濃度不會太大;當采取2個位于圍堰北側溢流口,施工后24小時內,懸浮物濃度大于10mg/L,水體最大影響面積約為1.879km2。上述影響只是暫時性的和小區域的,隨著施工階段的結束,海域將恢復正常,對海域初級生產力的影響和對魚卵、仔稚魚的影響也是暫時的,不會導致海域漁業資源產生明顯變化。當地基處理施工結束時,工程產生的懸浮物影響也會消失。

  (4)工程施工對底棲生物的影響分析

  根據現狀調查資料,該海域未發現國家級保護動物,故工程不會對珍稀動物產生影響。工程所掩埋的底棲生物大多數是僅具有生態效應的物種。

  (5)工程施工對海洋水產品養殖業的影響分析

  青島前灣的主導功能為港口,在港口尚未修建之前為限養區,工程施工前將進行清海,不存在養殖生物。對于未清海的養殖區,位于溢流口東側1km外的范圍內,海水水質可達到二類海水水質要求,該海域主要為航道區域,距離近岸的池塘養殖區和淺海養殖區有一定距離,不會給當地養殖帶來明顯的影響。

  (6)工程對產卵場、育幼場的影響分析

  由于工程占用海域面積103.45hm2,相對于膠州灣和青島沿岸海域面積較小,所以工程對產卵場、育幼場的影響較小。

  (7)工程施工對陸域生態影響

  工程填方所需土方由工程區域附近的林地和荒山土方提供,由青島市政府統一根據前灣港區南岸區域規劃進行征地拆遷。在取土過程中將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和恢復措施,使項目區內水土流失的95%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8)營運期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分析

  工程所產生的污染物最終沒有入海,現有生態系統不會受明顯影響。

  4.陸域水環境質量預測與評價

  本工程營運后年污水發生量14676.5m3/a,其中COD約為6.86t/a,BOD約為2.53t/a,SS約為2.91t/a,石油類約為0.663t/a。

  本項目采取雨、污分流。集裝箱洗箱污水﹑機修間油污水﹑流動機機械沖洗污水和港區生活污水收集后分類進行處理,達標后排入城鎮污水管網,再經鐮灣河水質凈化廠深度處理。來港的集裝箱船舶均裝有油水分離器,自行處理本身產生的油污水,不在港口排放處理,僅在在油水分離器故障或機輪滿艙等異常情況由港方接收處理。

  經過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后排放,COD實際排放量為3.97t/a,BOD為2.02t/a,SS為2.04t/a,石油類為0.0298t/a。

  5.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施工機械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范圍為白天34m,夜間335m時可滿足《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的要求。

  (2)工程營運后對港界的聲環境影響甚微,符合聲環境控制目標的要求。集疏港公路也基本滿足聲環境控制目標的要求。

  6.環境空氣影響評價

  根據擬建工程資料,營運期貨物為集裝箱。營運期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采暖燃油鍋爐廢氣和港口作業流動機械車輛尾氣。本工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比較小,而且是非連續排放,工程環境空氣現狀較好,年平均風速較大,比較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工程對環境空氣的影響較小。

  7.固體廢棄物影響分析

  從固體廢物的發生量來看,本工程營運后的固體廢物以職工生活垃圾為主。經類比調研,工程營運后的固體廢物只要嚴格管理,落實切實可行的處置措施,是不會難環境帶來危害的。從這個角度出發,本工程的建設是可行的。

  8.風險事故影響分析

  無論是船舶發生溢油還是危險品箱落海、危險品泄漏,均對附近水體造成污染影響,并在海域水動力(主要是潮流)的作用下不斷擴大其影響范圍。其影響程度和范圍的大小取決于污染物的量、種類、性質及海洋水文、氣象條件等。對海域的影響主要為生態環境方面的影響,如水質、海域生物等。

  1.5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結論

  1.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水環境保護措施

  采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對疏浚作業的施工工藝進行控制,合理選擇疏浚作業季節及作業周期,盡量避開春季的海洋生物繁殖期和遷徙期,同時對疏浚作業等進行跟蹤監測。

  施工期所產生污水應盡可能的予以收集、處理。施工船舶產生的機艙油污水、生活污水等廢物應將污水通過青島港油污水接收處理船進行接收并處理。船舶垃圾應做好日常的收集、分類與儲存工作,靠岸后交陸域處理。

  (2)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嚴格執行夜間避免打樁機、電鋸等幾類噪聲極大的施工機械夜間施工,合理選擇低噪音設備等措施。

  (3)施工期固體廢物處理措施

  加強各類固體廢物的管理,并進行分類處理處置。

  (4)施工期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各項措施,抑制施工場地揚塵、砂石料運輸時粉塵、攪拌場的作業粉塵。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加強疏浚過程的管理,盡量減少施工期臨時占地,工程完成后應及時對臨時用地進行恢復。在取土過程中將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和恢復措施。

  2.營運期環境保護對策

  (1)營運期污水防治措施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73/78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約附則I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52-83)中的要求對船舶污染物進行處理。配備洗箱廢水處理站采用物理化學法處理洗箱廢水和機修油污水,處理后排入城鎮污水管網,進入鐮灣河水質凈化廠,深度處理后回用。陸域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城鎮污水管網,再經鐮灣河水質凈化廠深度處理。

  (2)營運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選擇污染物排放少的環保型高效裝卸機械和運輸車輛,加強港區綠化并定期對港區道路進行清掃、噴灑。對鍋爐配備除塵效率為75%、脫硫效率為60%的水浴沖擊式煙氣脫硫除塵設備處理廢氣;在開發區集中供熱條件具備時,應統一并入集中供熱系統。

  (3)營運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盡可能選擇低噪設備或有降噪設計的設備,合理布置港內道路,加強港區綠化,以起到隔音防噪作用。

  (4)營運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對策

  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后由青島港衛環中心車輛統一送至城市垃圾處理站處置。

  3.風險事故應急措施

  (1)船舶溢油事故應急反應系統及防治對策

  本工程污染事故應急反應對策措施要統籌考慮港區內所有功能區域的總體要求,船舶泄漏事故應急反應計劃由青島海事局領導實施,計劃的制定須在青島海事局總體應急計劃框架下落實、確定,要統籌考慮本工程以及周邊其他相關單位事故風險并進行設施配備。

  (2)危品箱裝卸作業的環保對策

  對危險品箱的裝卸過程、儲存和保管等進行全過程監控,制定風險應急計劃,配備應急器材、加強人員管理,與地方消防部門建立聯防機制,并加入青島市海域重大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體系。

  1.6清潔生產分析結論

  通過與上海外高橋四期工程比較,青島前灣港區四期工程從吞吐量、裝卸工藝、機械數量、機械能耗、采用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對比可以說明,本工程的清潔生產水平屬于國內先進水平。

  1.7總量控制分析結論

  工程運營后,通過采取相關的污染物治理措施,有效減少各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減緩了對環境的影響。COD實際排放量為3.97t/a,BOD為2.02t/a,SS為2.04t/a,石油類為0.0288t/a;SO2排放總量為9.344t/a,煙塵為0.37t/a。

  1.8公眾參與調查結果

  通過公眾參與調查結果分析,本工程得到了建設地點附近絕大多數公眾的認同和支持中,絕大部分公眾認為工程建設對地區經濟發展有利。大部分公眾認為工程主要環境影響為本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噪聲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等。

  1.9環境經濟損益分析結論

  工程環保投資約為490.0萬元,約占工程總投資0.15%。本項工程投入的環保費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都是比較明顯的,所投入的資金比例也是比較合適的。

  1.10工程與規劃協調行分析結論

  工程建設兼顧了青島地區的社會發展需求,突出了該海域的主導海洋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海洋資源的綜合效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統一,是發揮該海域整體海洋功能的最佳選擇。項目建設位置符合《膠州灣及鄰近海岸帶功能區劃》及《青島港前灣港務港口總體規劃(2004年)》。

  1.11結論

  根據各專題的預測結果,工程建成后,將使前灣的潮涌量減少,對前灣的自然屬性有不利影響,但能夠滿足前灣港口區的規劃使用功能要求,工程采取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因此在報告書中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建議落實的情況下,從環境角度看,該工程是可行的。

頁面功能   小字】【 】【打印】【關閉

相關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市| 洛川县| 蕉岭县| 永春县| 新民市| 彩票| 旺苍县| 太康县| 昂仁县| 北辰区| 嘉荫县| 蓬莱市| 驻马店市| 贡觉县| 寿阳县| 葫芦岛市| 梨树县| 大港区| 林周县| 边坝县| 从化市| 烟台市| 获嘉县| 修武县| 偏关县| 卢龙县| 陇西县| 西宁市| 都匀市| 乳山市| 锡林郭勒盟| 英吉沙县| 连山| 韩城市| 丽水市| 和龙市| 二手房| 浦北县| 淮南市| 盖州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