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學者二日在此間預測,從經濟增長的可能性來說,至少到2030年之前,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保持在7.2%以上是十分現實的。這意味著直到2030年的今后二十五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處在一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持續高速增長的中間階段。
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和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憲春、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領銜的課題組,今天發布《中國經濟增長報告二00六——對外開放中的經濟增長》。該報告稱,中國目前經濟正處于工業化加速時期,意味著經濟進入一個相當長的持續高速增長期。
北大學者指出,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經濟已持續了二十七年經濟增長率9.3%以上的高速增長。如果沒有極為特殊的國際國內不可控制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自然意外發生,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可望保持在7.2%以上。
按照這一趨勢,到2010年,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時考慮到人口的自然增長水平,中國人均GDP水平將比2000年增長一倍,超過當代中等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到2020年,將比2000年人均GDP水平增長四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大體達到當代世界上中等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到2030年,則將比2000年人均GDP水平增加十倍,相當于當代世界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即成為當代新興工業化國家,完成以工業化為基本內容的現代化;
再持續發展下去,中國將作為后工業化時代的經濟大國,到本世紀中葉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
該報告是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出版的第三部年度報告。報告利用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經濟普查后的調整數據,重點研究了對外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提出了一些可資借鑒的應對之策。(記者王永志)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