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2月8日上午,在青島市市南區政府二樓會議室召開了一場以“創意產業在青島”為主題的政府工作會議,市南區主要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了這次會議。
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會議,能讓市南區如此重視
?“創意產業在青島”,乍一聽,沒有什么新鮮感。但是,十幾天后,把八號橋、田子坊、M50、四行倉庫、2577等這些在上海煥發著生命力的創意產業園一一走過時,才突然明白這場會議的真正意義。
當創意遇上產業
所謂“創意產業”,青島麒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若塵認為:就是將人們平時常說的“點子”、“ 主意”或“想法”產業化形成價值,并帶來就業的產業。
相信每個去過上海創意園區的人,都會充滿了羨慕的目光,在大城市摩天大樓的夾縫里,偶爾可以看到緊閉大門的工廠、廢棄破舊的倉庫。但在破舊的外表之外,里面卻可能別有洞天,精美的設計,粗獷的線條,充滿激情的創造。
但是,羨慕之后是行動。創意產業在上海、廣州、中國香港等城市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引人注目的經濟力量,為當地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市南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建剛認為,市南區是青島市的核心城區、歷史悠久、經濟實力較強,憑借得天獨厚的人才、市場和資源優勢,市南區正在力圖將自己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創意產業”聚集區。
“創意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是信息、知識,特別是文化和技術等無形資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業。”青島市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海寧在上海之行后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創意產業實際上是一個復合產業,發展創意產業不僅可以迅速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優化三產內部結構,還利于提高傳統制造業的附加值。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天創造著220億美元的創意產值。以設計產業為例,每投入1美元就能產出至少1200美元的綜合效益。眼下在英國,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8%,美國是4%,中國香港也達到了3.8%,而內地比較發達的上海浦東只有不足2%,差距意味著潛力,它催促著內地各城市創意產業的飛快發展。
舊城復興“點金術”
南京路100號原青島刺繡廠和云南路青島食品廠,被定為青島創意產業園的試點,這兩處均是老廠房。
青島麒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南京路100號的投資方,毛若塵表示,創意產業園將堅持三不變政策,即園區的房屋產權關系不變、房屋建筑結構不變和土地性質不變。
青島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譚大珂是南京路100號景觀設計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表示,目前在國內上海的創意產業園應該是做得最好的,雖然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和線條,但是整體設計風格具有包容性,能夠容納各種元素。
青島市工業設計協會的有關人士考察上海后認為,上海將市內的舊廠房改造后,形成了上海設計文化的一大亮點,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企業、機構前來參觀投資,并為此培養了大批的優秀設計人才,使一批舊廠房和舊城區煥發了青春,并帶動了產業經濟和旅游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新的設計人才“孵化器”。
創意產業在盤活老廠房的同時,還可以為青島的舊城改造提供新思路。國內外的一些案例表明,創意產業成了一些地區舊城復興的“點金術”,青島舊城改造歷年來是個難題,從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看,發展創意產業將老工業區的舊廠房改造后建立創意產業園,既可以保留老城區的歷史風貌,又可以發展新產業,同時還可以作為人文旅游景點。
“中國依然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者打工仔和跑龍套的角色”。相信每個看到這句話的人,心里都會有別樣的滋味。這是因為中國的優勢在于勞動力,而勞動力優勢卻非核心競爭力,正如專家所言,中國所謂的勞動力優勢正在消失。
政府要加強文化產業導向的引導,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的后勁,占領產業制高點。政府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能走傳統政策優惠的老路,要走出“先行先試”的新路,在投資多元化、創意產業新職業開發、公共平臺服務等方面都要真正落實適宜創意產業發展的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