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鉻渣曾是困擾我市環境污染治理的“老大難”,環保部門和青鋼集團合作于去年3月份啟動了鉻渣綜合處置工程。記者從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獲悉,目前青鋼集團每天處置的鉻渣量已由最初的100噸上升到400噸。這樣,我市歷史遺留的20萬噸“鉻渣山”將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被提前搬走。
&
nbsp; 據了解,鉻渣治理工程啟動后,為穩步推進鉻渣資源化大規模處置工作,市環保局積極協調企業開展了技術應用研究,先后開展了大量實驗,優化了工藝路線。一是確定了“燒結造塊、煉鐵解毒”的技術方案,在青鋼內部整合燒結和煉鐵兩個不同工序,實現貫通和連續作業,在燒結工序將粉狀鉻渣造塊以滿足煉鐵環節生產的需要并實現徹底解毒。二是確定了“科學合理、安全有效”的鉻渣摻加量,確保鉻渣安全處置,同時保證青鋼的正常生產經營和產品質量。三是確立“現場粉碎、專車運輸、定點投料”的作業流程,鉻渣在紅星化工廠現場粉碎,專車運輸不進青鋼原料場,避免了人員直接接觸和鉻渣揚塵導致的污染和危害。通過不斷的試驗和總結經驗,鉻渣資源化處置保持平穩運行,日處置量從最初的100噸逐漸增加到現在的400噸,截至去年底已經處置5萬噸。因此紅星化工廠20萬噸鉻渣完全被處置的時間表又比計劃提前了一大步。
據悉,鉻渣污染治理工程實現了工藝“零調整”、設施“零投入”、環境“零污染”解毒,鉻渣資源化利用率100%,已成為我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典范,開創了目前國內在鋼鐵行業大規模資源化處置鉻渣的范例,對于振興國內目前由于鉻渣污染影響而日漸萎縮的鉻鹽生產也具有重要意義。(本報記者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