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放學了,青島科技大學東院區的小臧背著書包準備開車離校。田璐王婷攝
|
父母買車或自己賺錢淘舊車
大學生有車族多了
最近一段時間,每天都會有一輛跑車出現在島城東部某高校,成為校園里一道風景線。這輛跑車的主人不是大款,也不是名人,而是一所學校里的一名學生。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島城一些高校里出現了自己開車上學的學生有車一族,這一現象在一些青島籍學生集中的學校里更顯突出。
■現象 有證有車漸增多
從兩年前開始,每天早晨7點半,小臧就會準時地拿上課本開著捷達車,從西部的家中穿越市區到位于嶗山區的青島科技大學東部院區上課。晚上下了晚自習,他又開著車趕回家中。小臧告訴記者,僅他知道的像他這樣的“學生有車族”,自己學校里就有十幾個,幾乎全是青島本地學生。記者調查了解到,學生中考出駕照的越來越多。其中,一個班40人中居然有20多人擁有駕照。
青島大學一位姓李的老師回憶,幾年前校園里的汽車還很少,只有個別家庭條件非常好的學生開車上學。但是這兩年,校園里的汽車一下子多了,除了學校老師的車在不斷增加外,還有不少車是學生開來的。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學生有車族”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也是最多的一類就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父母為孩子買車;第二類是少數比較有經濟頭腦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學生自己賺錢購買很便宜的二手車或者借車開;第三類則是因為種種原因別人送車開。
與此同時,高校學生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引起了島城汽車銷售商的關注。不少汽車銷售商都經常安排工作人員到高校里散發汽車廣告,甚至安排汽車試駕活動。一位汽車專營店老板張先生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購車一族的行列當中,甚至出現了不少18歲左右的車主,從去年年底到今年春天,已經有20多位大學生前來買車。
■低調 不為炫耀圖方便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我們開車是為了炫耀擺闊。說心里話,我恰恰不想讓很多人知道我開車上學。對于我來說,開車上學就是為了方便和省時。”小臧坦誠地對記者說,“我們家的經濟條件相對不錯,而我所在的學校又離家很遠,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往返于學校與家之間。為了讓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和學習,父母就為我買了這輛捷達車用來代步。”
這些“學生有車族”并不像外界想像得那樣張揚,他們都像小臧一樣低調。對他們來說,汽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開車上學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他們所開的車多集中在捷達、夏利及雪鐵龍等經濟型轎車和小面包車上。這些“學生有車族”多是青島本地人,家中經濟收入較高,學生的車往往是他們家里的第二輛車甚至第三輛,不少人開的車是父母淘汰下來的二手車或者到二手市場買的“老爺車”。
與此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社會交際面的擴大也是促使“學生有車族”出現的一個因素。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不少會計系、法律系、外語系等專業的學生都在外面打工實踐。為了節省時間,很多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就讓父母為自己買車代步。島城某高校法律系青島籍學生小張就利用課余時間在兩家律師事務所打工。為了方便,他讓父母給自己買了一輛微型面包車。而開車每月所需的油費等費用,他自己打工賺的錢就足以應付。
■觀點 寬容之中有擔憂
幾年前,大學生開車上學就會被當成“另類人士”看待,但隨著汽車越來越深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多數人對“學生開車上學”持比較寬容的態度。
“這兩年,開車學生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這與島城私車數量大大增長的大背景是分不開的,這兩年越來越多的老師購車也使得轎車越來越貼近校園生活。”青島大學的一位老師在談到大學生有車族時,用“與時俱進”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只要大家將車看作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這一現象就沒什么特殊的。記者在島城高校校園中采訪了不少大學生,80%左右的學生表示能夠接受大學生開車上學這一現象,15%左右的學生持“無所謂”的態度,還有少數同學表示“不能接受”,原因是如果校園里車輛越來越多會影響校園秩序。
也有一些人表示憂慮。一些家長和老師認為,家庭條件再好也不能給孩子買車,畢竟現階段轎車在島城還不夠普及,孩子在學生時代就開車顯得過于招搖,不利于融入學校的學習生活。記者田璐實習生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