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率”在抵達一個最低點后逐漸回升,說明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高學歷青年將“先立業”放到了更高的位置。這其實也是一種婚戀觀的提升。
隨著2003年10月1日我國實施新的《婚姻登記條例》,我省婚齡男女的“晚婚率”在短時期內驟降。但隨著社會進程和人們思想的轉變,近年來又逐漸回升,此現象折射出人們
一種新的婚戀觀念。
濟南市歷下區婚姻登記處李白主任介紹,在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出臺以前,到該處登記的人普遍呈“晚婚”狀態。根據“男25周歲、女23周歲”以后為晚婚的有關規定,該區“晚婚率”最高達97%。實行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后,人們登記結婚不再需要單位開介紹信,辦理登記手續也簡便到了“只需9元錢,10分鐘”,這使得一些剛剛達到婚齡的青年,在一種“試試看”的心態下提前登記,“晚婚率”由此驟降。特別是2003年10月1日新條例實行后的10月、11月、12月,一度降至60%左右。
此后2004年、2005年,歷下區的“晚婚率”逐漸回升。盡管較以前仍然低了不少,但總體上每年都有提高。同期,濟南市的“晚婚率”變化也與各區如出一轍,由實施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前的95%驟降至64%,近年來逐漸提高。
記者從我省一些市、縣獲悉,這種類似于拋物線的“晚婚率”變化各地都有。德州市夏津縣民政局劉仁峻局長介紹,依照女方23周歲以后為晚婚的標準,目前該縣“晚婚率”約為80%。濟南歷下區婚姻登記處李白主任等業內人士認為,山東省一些縣(市、區)的“晚婚率”在抵達一個最低點后逐漸回升,說明了人們的一種需求。即,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高學歷青年更看重個人的發展,將“先立業”放到了更高的位置。這其實也是一種婚戀觀的提升。(記者 喬顯佳 實習生 段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