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2月19日訊 為取得市場份額,一些太陽能生產企業紛紛把名牌字號戴在自家頭上,以期用名牌的光環吸引消費者。
今天,來自全國的100余家太陽能生產企業在濟南泉城廣場參加了“山東春季國際太陽能展覽會”。記者在此驚奇地看到,“格力”、“美的”、“聯想”、“長虹”、“小神童”、“紅雙喜”等品牌
紛紛寫在了一些太陽能熱水器上,而這些產品與上述名牌之間卻沒有任何關系。再細觀察,場內還不乏“國際品牌”。在一個很大的攤位上,赫然寫著“駕韓國現代車,用現代太陽能”!拔鏖T子”、“三星”等國際名牌字號也被稍加改造成了熱水器的牌子。另有一些廠家的產品則冠以“清華”、“復旦”、“同濟”等字號。記者粗略統計,以名牌、名校做產品牌子的約占全場一半。
記者問為何拿名牌字號做產品的牌子,某廠家的參展人員直言不諱:這些名字叫起來響亮,而且容易記住。北京一研究所參展人員還驕傲地告訴記者,過去他們打別的牌子,每年銷售量只有幾千臺,用了現在這個“響亮而有名”的牌子后,去年一舉賣掉了2萬余臺。記者注意到,這些打在熱水器上的“名牌”、“名!,幾乎都沒有注冊商標標志。參展人員則說“正在申報中,兩個月后就能批下來”。
記者拿著一份傍“力諾”招牌的宣傳資料,采訪了力諾瑞特新能源公司市場總監劉建力。他介紹,太陽能產品生產門檻低,投上幾萬元就能通過購買大企業的真空管等零部件進行生產,而這些投資小的企業大多沒有長遠規劃,也不愿意花大本錢創自己的品牌,于是紛紛“傍名牌”。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有太陽能生產企業5000多家,多數企業年產量在2萬臺左右。這些小企業主要靠購買山東幾家大企業的真空管和江蘇幾家企業的支架生產太陽能產品。
省經貿委能源處一負責人介紹,作為節能環保產品,太陽能產業未來市場將會越做越大,隨之加入的企業就越來越多,目前海爾、澳柯瑪、榮事達等企業已經投資生產太陽能產品。這將使該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如果沒有長遠打算,靠“傍名牌”很難長久生存。
這位負責人告戒消費者,在選擇太陽能產品時要小心那些想“撈一把”就走的企業,否則買了他們的產品,再讓其提供相關的服務可能就找不到人了。(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