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報大幅報道了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的警民,在當地河涌內全力搶救一誤闖入內河并陷入困境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的事件,報道受到其他媒體和社會各界群眾的普遍關注,大家都非常關心這條白鰭豚的最終命運如何。昨天上午,廣東省漁政總隊佛山支隊隊長薛勇祥告訴記者,該白鰭豚已于前天晚上11時左右,因失血過多
等原因于送往珠海白鰭豚保護區途中死亡,尸體將送往中山大學作教學標本。
咸水養護連夜送珠海擬放生
前天晚上8時,佛山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來到搶救現場后,便迅速組織運送轉移工作。10多名警察和村民冒寒跳下漁塘將白鰭豚慢慢推向運魚車所在的一邊塘基,20分鐘后大家開始將重達400多斤的白鰭豚托上運魚車。
當晚8時45分,白鰭豚順利放進運魚車的大型水箱內。由于白鰭豚是海洋生物,漁政人員提前就在運魚車的水箱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海鹽,盡量給海豚營造舒適的運送環境。晚上9時,運魚車載著白鰭豚迅速離開了現場,直奔位于珠海市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運送途中護理人員一直留在海豚身邊進行照料。
晚上10時,當運魚車剛剛穿過番禺市橋后,護理人員發現白鰭豚的身體狀況急劇下滑,雙眼發黑,從受傷嘴巴流出的鮮血已經染紅了整個水箱,而且經查看發現受傷的下顎早已骨折。在請示了省資源環境保護處后,運魚車立刻停下來,車上工作人員與來自番禺漁政的工作人員一起對白鰭豚進行最后搶救,可惜仍是無力回天。
晚上11時左右,白鰭豚不治身亡。
尸體將送中山大學制教學標本
目前,死亡白鰭豚的遺體仍急凍存放在番禺。因該白鰭豚發育完全,體形矯健,遺體保存完整,有關部門已經決定將遺體送往中山大學進行解剖研究,查出死亡真正原因,并最終制成標本,供教學用途。
專家解疑白鰭豚死亡原因
據搶救專家表示,白鰭豚闖入淡水河涌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其導向系統失靈。專家從白鰭豚皮膚呈白中透粉紅的色調判斷這是條老年豚,而且還存在老年海豚常見的精神問題,導致其原本靈敏的“導向系統”失靈,罕見地出現了誤入內河迷途的情況。專家表示,白鰭豚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長時間失血過多造成,因為受傷的下顎傷口長達3寸。而另外的死亡原因是疲勞、饑餓和不適應內河環境所致,因為白鰭豚長達四五天時間迷途在河涌內,找不到足夠的魚類食物,饑餓致使其體質變得十分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