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羅先生買到的假手機,外觀與真手機根本就不搭界。格寧攝 |
&nb
sp;買來“不好用”才知道:原廠手機停產快四年了
“冒牌貨”坑了羅先生
“我買了一臺‘CECTQ86’手機,用了不久故障不斷,送到廠家售后檢修,對方說自己就沒有生產過這種樣子的機器……”市民羅先生發現自己被冒牌手機“忽悠”之后,認為這是一種欺詐行為,決定向銷售商提出加倍賠償。
羅先生:一不小心買到“冒牌貨”
羅先生說,他幾個月前在臺東一路附近的“青島長遠通訊器材有限公司”,花1000多元購買了一臺“CECTQ86”手機。誰知用了沒有多久,手機就故障不斷,先是插耳機不好插,后來打開了MP3就關不上,不久機殼兩側接合處自己開裂。
當他拿著這臺毛病不斷的手機,找到cect青島售后服務部門檢修時,工作人員看后直呼奇怪,說該公司生產的“CECTQ86”早已停產,而且樣子與他送修的這部手機根本不一樣,這臺手機不是CECT廠家的產品,絕對是一臺冒牌貨。
CECT:“冒牌貨”一度猖獗
CECT手機山東區負責人王先生對記者說,該公司的“CECTQ86”手機是2002年的產品,早已停產,外觀與羅先生所買的“CECTQ86”完全不一樣。羅先生所買手機應該是不法企業假冒該公司牌子生產銷售的。
他說,去年以來,他們不斷在市場上發現這種貼著自己公司品牌的“冒牌貨”,已向工商質監部門反映過,對方進行過打擊,現在市區比較少,主要的市場在周邊地區。
業內人士:冒牌貨來自南方
一位手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全國每年黑手機的銷售量在1500萬部以上,逼近全國每年手機總銷量的1/3,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產業鏈,基本源自廣州、深圳,青島地區的這種冒牌手機主要來自濟南的幾個批發商。
據他透露,目前市場上冒牌手機比較集中于CECT、桑達、托普、中興等品牌,以及已經停產的南方高科、科鍵、熊貓、易美等,有的則打擦邊球,故意將“SAMSUNG”的LOGO混淆為“SAMSING”,“Anycall”模糊為“Amycall”,稍不留神,用戶就難免上當。
專家:注意分辨真假
市質監局一位專家介紹說,要驗證手機是否正規出廠,可以在電信設備進網管理的網站上,輸入手機電池蓋后的進網許可證和手機型號,如果信息一致,就說明是真機。他說,用戶還可以進入廠家的網站進行防偽查詢。但他說,有部分貼牌手機的加工廠得到手機廠家的默認,使用其商標生產并銷售,導致了很多貼牌手機的電子串號與電池蓋后貼紙上的號碼是一致的,這讓很多購機者在鑒別真偽時又增加了難度。
那些聲稱帶有MP3、MP4等最新流行的功能的手機往往是貼牌生產的!這位專家提醒道。
工商:可以加倍索賠
市工商局消保處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向消費者銷售冒牌手機,可以看做是一種欺詐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消費者如果有證據證明,可以向銷售商或廠家提出退機并加倍賠償。
羅先生表示,自己要買的是正宗CECT手機,而長遠通訊公司向自己提供假冒產品,已經構成消費欺詐,他已向CECT廠家提出出具相關證明的要求,之后將向銷售商提出退貨,同時要求其加倍賠償。記者閻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