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經濟:昂首跨進全國前十 (上接第一版)輕重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04年的52:48調整為49.4:50.6,重工業比重首超輕工業。
———民營工業發展強勁。2005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增加值441.8億元,比2004年增長50.7%,已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1.5%。
&
nbsp; ———工業含金量提高。200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96.16億元,比2004年增長14.77%;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16%,為全市工業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 特色經濟創新紀錄再立新功
港口、旅游、海洋這三大特色經濟,在2005年經濟運行中你追我趕,不斷刷新著自己的紀錄,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再立新功。
隨著我市港口建設步伐的加快,青島港已形成老港區、黃島油港區、前灣新港區三大港區,口岸航運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年港口吞吐量達1.87億噸,比2004年增長14.9%;集裝箱吞吐量631萬標箱,同比增長22.8%。目前,青島港已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流亭機場軟硬件環境的不斷改善,同樣使青島空港的通達能力明顯提高。
一批大項目的建成使用,以及奧運城市的推介拉動,進一步加快了青島旅游業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256.58億元,比2004年增長23.6%。其中,國內旅游總收入222.59億元,同比增長21.1%;國際旅游總收入4.15億美元,同比增長44.3%。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強大的人才資源,為我市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促使海洋食品、海洋藥物、海洋生物、海洋材料等在2005年初步形成產業化。
三駕馬車合力拉動各顯其能
在2005年經濟運行中,為青島經濟昂首跨進全國前十立下大功的還有投資、消費、出口這三大需求。也正是這“三駕馬車”的合力拉動,帶動青島經濟增速創下1994年以來的新高。
2005年,海灣大橋(北橋位)、濱海公路北段、浮山灣奧林匹克中心等一批重量級項目步入施工階段,帶動全市投資較快增長。當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6.6億元,比2004年增長45%。其中規模以上投資完成1403.3億元,同比增長45.6%。在規模以上投資中,第二產業增幅最高,全年完成投資789.3億元,同比增長45.9%;第三產業提升最快,完成投資585.1億元,同比增長40.7%,比2004年加快16.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9.0億元,同比增長5.0%。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加快,有力地促進了消費能力的提高。2005年,全市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5.9億元,比2004年增長15.8%。從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變化中可以看出,汽車、餐飲、文化娛樂、旅游等已成為消費市場的主要拉動力量。據統計,2005年,我市限額以上汽車零售額62.3億元,同比增長35%;全市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5.1億元,同比增長15.1%;通訊器材零售額10.9億元,同比增長44.3%,均高于同期人均消費支出13.4%的增速。
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值(不含中央、省公司)304.55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5.2%。其中,出口175.88億美元,進口128.6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4%和23.5%。從出口情況看,私營企業出口增長較快,拉動力趨強,全年出口27.34億美元,同比增長65.4%,占全市出口的比重達到15.5%。一般貿易出口保持較高增長態勢,全年出口68.69億美元,同比增長37.4%,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35.9%提高到39.1%。本報記者劉芳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