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藝美院院長潘魯生談“藝考”: 真的過熱了嗎?
潘魯生認為,“藝考熱”熱度不減,但并沒有不正常的“過熱”;“藝考熱”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需求不斷增長,而教育資源相對緊缺。另外,擴招跟就業難并沒有因果關系。
“藝考熱”已經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現象,報考人數連年攀升,今年我
省更是達到創紀錄的16萬多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認為,16萬的藝考隊伍說明“藝考熱”仍然熱度不減,但并沒有不正常的“過熱”。
潘魯生認為,今年藝術類考生的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1.8萬,事實上增長速度已經大大放緩。2002年,全省藝考生僅有3.2萬人,2003年5.6萬余人,2004年9.3萬人,2005年則達到14.6萬人。去年與前年相比,增幅是52.7%,今年與去年相比,增幅只有13%。從錄取人數看,1998年全省錄取藝術類考生只有3800多人,到2004年就達到了47000人,2005年僅藝術本科就錄取了42462人,錄取人數的增加直接導致報名人數大量增長。
潘魯生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需求不斷增長,而教育資源相對緊缺。山東省不僅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還是教育大省,考生的整體數量本來就多。根據教育主管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后幾年,山東的高考人數保持在80萬左右,估計2008年是最高峰,2010年后趨向平緩,2013年生源可能明顯減少。
另外,不僅藝術院校招收藝術類考生,綜合大學為了追求學科齊全,也招收藝術類考生,全國1700所高校中有80%設置了藝術專業,增加了考生的升學機會,吸引了大量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中學校面臨升學率的壓力。雖然這些年來藝考成績水漲船高,但相對于其他普通高校來說,藝術類專業對文化課成績的要求還是比較低。一般高校需要500多分,而藝術院校只要300多分,使學校、考生和家長都直觀地認為報考藝術院校是一條捷徑。有些學校甚至出現了讓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集體轉入藝術班的現象。綜合這些原因,使今年的藝術類考生數量再攀新高,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一個熱點。
很多人擔心藝術高校擴招后學生的就業問題,對此,潘魯生認為,擴招跟就業難并沒有因果關系。“山東每年80萬的考生,如果不擴招,就業能因此變得容易一些嗎?不給他們提供上大學的機會,讓這些孩子到哪里去呢?”潘魯生表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上產生了很多新的專業領域,急需很多專業設計人才,關鍵看高校能否與人才市場接軌。一方面,高校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思路,知道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另一方面,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學到過硬的本領,有藝在身,就業根本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