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現場體驗神秘洞穴 攝影 閆化莊
本報訊 (記者 李嵐 王永安 蔡君彥) 昨天,鞏義市小關鎮山懷村的村民給本報打來熱線,稱在該村發現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奇洞。
昨天上午10時許,記者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駕車沿崎嶇的山路來到了奇洞的洞口。遠遠看去,該洞四周高山環繞,洞口布滿了被挖出的青石和黃土,十多名村民擠在洞口邊看稀罕。
上午10時10分,記者跟隨村民,準備到洞中查看。在直徑不足1米的洞口前,一根搟面杖粗細的鋼釬深深嵌入山石中,一盤同樣粗細的繩子的一端拴在上面,一端投入洞中。“脫吧,不脫棉襖下不去。”在村民的建議下,記者急忙脫去了棉衣,戴上安全帽,將礦燈系在腰間。
10時15分,村民老武抓著繩子,下到洞口下面1米、僅能容一人貓腰的小平臺上,記者腰間系上粗繩,并緊緊抓著繩子緊隨其后,可手稍一松開,就會打一個趔趄。此時,一名女記者不顧勸阻要由洞口下來。可剛到洞內,就聽她“啊”的一聲,人就失去了控制,急速向下滑來。在眾人的幫助下,危險才解除。記者慢慢行進,只見洞口處有一個巨形鐘乳石群,有的像袒胸露懷的彌勒佛,有的像飛鳥、游魚,更多的像鮮嫩的竹筍,令人眼花繚亂。
據河南省地質學會的工作人員推測,該村發現的奇洞,應該是溶洞。
在洞口,記者發現了許多挖掘的工具。“你們到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了嗎?”記者問。
“我們目前正在逐級申報,已經跟有關部門打過招呼了,村里鎮里也都支持。”開發溶洞的倡導者之一王先生說,從去年12月14日開始,他們找來村民,進行人工試探性開挖,擔心破壞洞內景觀,一直沒敢使用挖掘機等機械化設備。王還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打聽過了,鞏義的雪花洞只有1000多米,這個溶洞現在還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深,多長,估計至少要有幾千米,我們覺得有開發價值。”
記者從鄭州市旅游局了解到,根據有關規定,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旅游部門的批準,不允許私人盲目擅自開發。
相關鏈接
所謂溶洞就是地下水侵襲石灰巖而形成的洞穴,最初是在石灰巖地區的地表之下,由于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作用而形成的。在漫長的歲月里,雨水沿洞頂不斷滲入,溶解石灰巖并在洞內結晶,形成千姿百態的形狀。從洞頂下垂凝成固體的是鐘乳石,點滴積累凝結在洞底的是石筍。
鐘乳石的形成受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所以形狀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