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11個月,我國本年購置土地面積中,未完成開發土地面積近1.7億平方米;按目前水平計算,我國商品房的年施工面積是年竣工面積的5倍多;商品房空置面積達1.14億平方米。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這三個房地產數據,揭示了一個問題———我國面臨著潛在的住房過剩風險。
在購房依然被視為“新三座大山”
的今天,突然傳出“住房過!钡穆曇,實在是讓人有點難以接受。按照常理,既然住房存在過剩,那么房價就應該逐步下調才對,但是實際上房價走勢卻始終一路攀高。
空置房的大量存在,雖然不能簡單理解為生產過剩,但絕對難逃盲目開發之嫌。所謂盲目開發,就是指樓盤開發與市場容量的對接出現偏差,以至于供銷斷路。某些開發商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利益而窮盡奢華,但卻忽略了樓盤本身的市場適應程度,致使樓盤的開發成為一種無效供給。與此相對,經濟適用房由于利潤空間有限而被開發商棄如敝屣。于是形成了一種一邊萬頭攢動,另一邊卻門可羅雀的樓市怪狀。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宅供應的不足,才引發了高檔住房過剩、普通住房供不應求的結構矛盾,在視覺上給人造成一種住房過剩的假象。
我國房價目前的構成比例中,地價占40%,明顯處于主導作用。即使面對高檔住房過剩的現狀,開發商在拿到一塊成本非常高的土地之后,也很難將其做成中低檔樓盤,于是千方百計地爭相開發高檔樓盤,這無疑繼續加劇了空置房的增多。
在我國的住房市場上,沒有生產過剩,只有營銷過剩;沒有賣不出去的住房,關鍵是看開發商準備把房子賣給誰?纯窗l放經濟適用房房號現場的擁擠與火爆,也就不難明白,“住房過!睂τ谒麄儊碚f依然是一個多么美麗而又遙遠的夢想。(趙志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