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農村老家走親戚,同農民兄弟坐在一起,話題海闊天空很有意思,但其中心問題卻總離不開農業如何增收減支這件事,對于種糧補貼和取消農業稅,農民打心眼里高興,盛贊中央的政策好。對于如何享受公共財政和其他公共產品,農民并不奢望,而是另有更為實際的想法,總結起來,大體有三盼。
一盼農業生產
資料貨真價實,市場上沒有假東西。鄉親們說,現在假的東西太多,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什么都有假的。最害怕的是假種子,花了冤枉錢倒在其次,關鍵是一年不收損失就大了。一位老鄉說,前年他們村里買的辣椒種子全是假的,結果導致全村100多畝辣椒當年基本絕產,最后打官司也沒弄出個輸贏來,反而白白損失了訴訟費。所以現在一提買種子全村人都害怕,一說打官司就頭疼。上邊要對打假治假有有個明確的辦法,最好基層干部對打假治假有個責任制,靠農民自己去維權太難了。
二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低一點。現在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越來越高,將中央給農民的好處基本消化掉了。農民用的尿素、復合肥、磷酸二銨等三種主要化肥,去年底比前年每袋分別漲了30多元,每個農戶平均要多支出幾百元;同一品牌的農藥和種子的價格也都有所上漲。銷售這些產品的都是定點單位,政府完全能夠控制,因此廣大農民兄弟都希望政府采取切實措施,降低生產資料的價格,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三盼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現在人們往往只看到農村和城市經濟方面的差距,其實真正的差距是文化,在文化方面農村和城市真是橫亙著一條巨大的鴻溝。現在農村除了可收看電視外,基本上沒有文化活動。記者走了幾個鄉鎮,鄉親們都反映,今年春節期間就連傳統的舞獅子、鬧花燈、劃彩船、踩高蹺等傳統文藝活動也很少,因為基層普遍經費緊張,有些熱心人想組織也缺乏起碼的錢財支撐。平日的文化活動更是匱乏,農民連報紙都很少 看到,至于科技下鄉、文化下鄉等更是十分稀有,廣大農村成了文化上的孤島。他們盼望著在文化上能同城里"接上弦",不要在文化上被邊緣化。
農民的期盼還有很多,但暫時比較縹緲的他們不敢想。大家相信,既然中央連沿襲2000多年的皇糧國稅都免了,這些具體問題也一定會幫他們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