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穿新衣、戴新帽、走家串戶拜新年,說一句吉利的話,吃鄰居一塊過年的糖,甭管認識不認識,見面問聲好,大家一起圖個熱鬧喜慶,是我們過年的傳統。但是,現在這個習俗在城市里已經越來越難實現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明天我就可以到達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但是我卻不一定能坐在對門鄰居客廳的
沙發上。前者只需要一張機票的距離,而后者則是城里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正因現代化生活模式的形成而日漸加大。
春節本應是中國人最熱鬧的節日,而記者在濟南幾個居民小區觀察,鮮見有走家串戶拜年的人群,有的即使是對門的鄰居,也很難為了說聲"過年好!"而敲開對方的門。張女士對記者說:"我們住在這里已經兩年了,但還不認識一個鄰居,更別說到鄰居家坐客了。由于彼此不熟悉,過年冒昧地去敲門,會很尷尬。"張女士也坦言,住在一個沒人說話的地方,感覺很孤獨,就像是處在一座心的沙漠里。她說很懷念小時候住大雜院,鄰居可以隨時聊天,互相幫忙,就像一家人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