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文化邁向世界的一個堅實的腳印,也是全球華人心中最牢固的情結。哪里有華人,哪里肯定就有春節。歐洲再偏僻的小城,哪怕只有一戶中國人,他們也會過春節,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在埃及,有些上世紀初來的華人,其子孫后代連中國話都不大會說了,但每到春節,照樣會聚在一起包餃子過年。引人注目的是,近年來
春節正走出世界各地華人的家門,帶有了越來越多的公共性,并開始了向當地生活滲透的進程。今年離春節還有好幾天,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俄羅斯《獨立報》等媒體都已經開始用大篇幅報道中國春節。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春節最終會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嗎?
文化部部長:提高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
1月26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繁華的商業街牛津街上,汽車駛過高高掛起的紅燈籠。當日,在牛津街上,大紅的中國燈籠被點亮,為迎接中國農歷新年的到來制造氣氛,同時也為“2006年,中國在倫敦”中國文化季活動拉開帷幕。據悉,在從1月26日至3月份的中國文化季活動上,慶祝中國年將是一項重要內容。
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關于春節知名度的全球調查
為了了解中國春節在全世界的“知名度”,1月25日,《環球時報》駐外記者分別在各國街頭調查了8—10名當地人。
“您知道中國有個春節嗎?”“當然曉得了,那是中國人的新年,是全家團聚的日子。”記者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街頭隨機采訪了10位過路人,沒想到能夠給出如上較為標準答案的,竟有5人之多,他們的職業分別為教師、律師、醫生、商人和大學生。與知識階層不同,另外接受記者采訪的1名出租車司機、2名店員和2名加油站工人中有3人不知道中國春節,其他2人知道中國有個叫做“春節”的節日,但不清楚是用來慶祝什么的。
在馬來西亞,這個調查的結果是全都知道。春節在馬來西亞的正式名稱是“華人新年”,因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并列,是該國三大族群之一,春節早已成為全國性假日,在這一天,馬來人、印度人都會向華人朋友道一聲“恭喜發財”。
在美國紐約,調查的結果也是人人皆知,因為這個城市從2003年起,就已經將農歷春節納入公共假日。美林證券高級主管艾麗絲小姐說,她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中國人有過年的文化傳統了,喜歡在過年的時候到唐人街,看中國人放鞭炮、掛紅燈籠、舞獅和舞龍,那種氣氛很感人。
在法國巴黎,記者在一家商場采訪了10名法國人,其中有9人知道中國春節,7人知道新春佳節就近在眼前,1人能說出春節的準確日期,7人知道大年三十是熱鬧的家人團聚夜。
地處西半球的巴西與中國相隔遙遠,記者在首都巴西利亞和巴西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圣保羅采訪了幾位巴西人,其中有一半對中國的春節并不了解,另一半人知道春節是中國人全家團圓的重大節日。有一位巴西人對記者說,他不知道春節是哪一天,但是看到中國雜貨店里商品豐富了,變得擁擠了,就知道中國的春節要到了。
不過,記者在埃及首都開羅采訪了8個素昧平生的人,結果只有兩個人說知道中國的春節。在莫斯科街頭,記者采訪的市民大多也不知道中國的春節是什么節日。但這幾天,記者經常能接到俄羅斯朋友的問候電話,祝賀新春佳節以及狗年大吉,他們當中有俄羅斯的記者、外交官以及企業家等等。
1月29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的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中,“洋財神”給當地市民送財運。
各國領導人越來越重視春節
全世界確實還有不少老百姓不知道中國的春節,但春節無疑已經成為各國政治家越來越不愿意忽視的一個節日。1月26日,倫敦市長利文斯通邀請紅遍中國的“超女”李宇春與他在倫敦一起點亮燈籠,將英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慶賀中國春節的活動推向了高潮。此前布萊爾首相在1月23日發表賀詞,向在英國的所有中國人祝賀農歷新年。在北美地區,美國總統、加拿大總理給華人發賀新春的信也有10來年的歷史了,而且賀信寫得一次比一次長,內容一次比一次感人。布什總統在今年的賀詞中,稱贊“中國新年充滿著亞裔人繼往開來,憧憬來年的精神意境”,并說“希望亞裔美國人及全世界亞裔人為他們的文化資產感到驕傲,這將使他們的價值和傳統,世世代代傳遞下去”。2000年1月,剛剛擔任俄羅斯代總統的普京就通過駐華大使向江澤民主席轉交了春節賀信,此后,每到中國的春節,普京都要向中國領導人發出賀信,向廣大中國人民致以節日的問候。
據記者在美國的觀察,春節已經成為政界人士接觸華裔社會,爭取選票的大好時機,有些聯邦、州或市政府議員,這段時間一晚要趕5到6場活動,因為近200個僑團的年夜飯,全吃過來至少要用一周。這些民選議員有請必到,每到必講話,每講話必在結束語中用中文和雙手抱拳的形式,高聲恭祝在場賓客:“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跟去年一樣,巴黎市長德拉諾埃將主持市政府門前廣場的慶賀中國春節活動。大年初一,將有17個華人華僑社團在這里舉辦一場“2006狗年春節彩裝游行”,德拉諾埃和巴黎3區、4區區長將一起親臨現場,為彩龍點睛,并向華人華僑發表新春祝詞。無獨有偶,今年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舉辦慶祝春節活動,瑞典王儲將親自前來為舞獅點睛。在華人華僑比較集中的巴西圣保羅州,州政府的官員每年也會到華人聚居地向當地的中國人拜年。馬來西亞今年的全國華人新年“開門迎賓”活動將于2月4日在檳城舉行,來自大約80個華人社團的5500人將在街頭舞獅、舞龍,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將親自出席。
外國人也開始學著過年了
紐約唐人街上人頭攢動。
中國極富特色的春節習俗,也正在影響和感染著各國的老百姓。在巴西,有些當地人會學著中國人的樣買一個福字倒著貼,以求新的一年有好運。從來沒有到過中國的曼加貝拉如今年年都要歡度春節,因為她的女兒嫁給了一位巴西華裔。她說中國人春節講究團圓,自從有了中國親家,春節都去親家那里拜年,吃年夜飯。紐約在禁放鞭炮8年之后,為照顧華裔過年的習慣,前年破例“改禁為限”,今年則決定年初一中午12時在林則徐廣場燃放50萬發爆竹。有些俄羅斯朋友也對記者表示,將在春節的時候為中國朋友特地多放些鞭炮,莫斯科目前銷售的大部分煙花爆竹都是中國生產的。不少加拿大人會向記者咨詢自己的生肖是什么,他們在大量的春節宣傳中了解到這個概念,而每年加拿大在春節期間出的生肖郵票都很暢銷。
澳大利亞發行中國農歷狗年紀念郵票
1月5日,澳大利亞發行中國農歷狗年系列紀念郵品,慶祝2006年中國農歷新年的到來。這是澳大利亞自1996年鼠年以來連續第11年發行中國生肖紀念郵票。今年的農歷狗年系列郵品包括一套紀念郵票、小型張、小型張賀年卡、四方聯、一套首日封、郵資明信片和12生肖小型張等。圖為農歷狗年系列郵品中的首日封。
新華社記者米立公攝
8年前,記者在比利時的超市首次看見春節有專門為中國人開辟的年貨柜臺;如今在加拿大,過春節時幾乎所有的大超市都能買到中國年貨,家樂福公司在法國各個連鎖店開設了“中國貨”特別專柜,中國特色商品琳瑯滿目,有些商場在入口處還掛起了大紅燈籠、春聯和龍頭畫像,法國著名“老佛爺”大型百貨商場也披掛上了紅、金兩色的盛裝,商場內狗的畫像栩栩如生,中文字“新年好”到處可見,巨大的“福”字倒掛在商場廳梁上。紐約著名的帝國大廈則于本月27日晚舉行“點燈儀式”,屆時大廈頂端的1327盞彩燈將全部換成具有中國傳統喜慶氣氛的金紅兩色,這是帝國大廈連續第六年搞“點燈儀式”了。
在馬來西亞街頭,這幾天已經到處都能聽到“恭喜發財”、“一本萬利”等春節歌曲的旋律,在地標建筑雙峰塔下的陽光廣場,當地樂手身穿華人傳統服裝,用古琴、二胡和竹笛演奏中國傳統民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工程人員來巴基斯坦承建水電、采礦等大型工程,記者曾在印度河上中國東方公司承建的一個水電站工地過年,不僅在場的中國同胞其樂融融,就連附近十里八村的巴基斯坦民眾也來沾喜氣,過節的氣氛絕不亞于國內。

1月29日,在法國首都巴黎,兩位身著戲服的年輕人走在彩裝游行隊伍中。
春節具備成為世界節日的條件
春節,這個中國人的節日究竟能否成為世界的節日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大學著名學者張頤武教授。張教授認為春節其實正在成為世界性的節日,因為它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華人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對春節進行了廣泛的推展。比如舞獅、舞龍等,在其他民族中建立起對春節最直觀的概念。加拿大人經常把“中國新年”戲稱為“餃子節”,因為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代表,餃子也是最先打動外國人的“春節標志”。
第二,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力量的快速增長創造了一個具有非凡吸引力的中國,這是春節成為世界性節日最根本的原因。同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使得華人不僅成為所在國的國內政治問題,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對華關系問題。
第三,全球化使世界更加多元化,在中國人逐漸接受西方圣誕節、感恩節的同時,世界對中國文化的態度也越來越開放。
第四,春節和元旦在時間上比較靠近,作為一個節日有天然的優勢。尤其是對于北半球來說,在漫長的冬季中,這個節日可以作為元旦休假的延續。
張教授認為,圣誕節由于歐洲中心主義的擴張被廣為接受,但它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具有先天的排他性和強勢文化介入的特征。而春節源于大自然本身的召喚,是一個“自然的節奏”,是中國人“天人合一”價值觀的體現。一個象征和諧的節日不具有文化上的障礙與沖擊,決定了它能夠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這也正是中華文明的魅力所在。
(來源:環球時報)
春節海外升溫 正成為世界節日
新華網消息
據美國《僑報》報道,中國的春節不但已實實在在地走向世界,遍及世界,而且在悄悄升溫。新華社報道,歐美等國家不少城市,近年來紛紛將中國農歷春節納入公共假日。紐約從2003年起,將春節納入公共假日。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還在春節的時候發行紀念郵票;英國政府今年和旅英華僑組織合作,舉辦了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連續3個月的迎狗年活動;德國柏林不僅商場已擺放著印有中國文字的賀年片,而且小學教科書也出現關于中國春節的內容。
和諧春節走向世界 歐洲各國“狗年”年味濃
新華網消息
法國《歐洲時報》日前發表文章說,源自中國的春節民俗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重要之影響的延伸;是中國經濟奇跡、“中國制造”無處不在現象的折射;是中國文化廣泛被當地主流文化所接受的標志。文章說,你今年已經數不清,全世界有多少國家過起了中國年,有多少國家發行狗年紀念郵票,有多少人會用中文說“過年好”,又有多少不會說中文的老外在大年初一準時向您用外語拜年。今年春節與往年不同的是,春節已經作為一種有影響的民俗文化,真正走向了世界。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