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市統計局提供的有關資料顯示,2005年,我市工業企業克服原材料、能源漲價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積極組織生產,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使全市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利潤、利稅高速增長,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下降,“兩項資金”占用降低,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穩定上升。
據統計,2005年,全市規模
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266.8億元,比2004年增長28.5%;全年累計實現利潤186.4億元,實現利稅373.3億元,均比2004年大幅增長。
從2005年工業經濟運行走勢看,股份制和“三資”工業企業對全市工業經濟效益提高貢獻最大。當年,全市規模以上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達2957家,占全市工業單位數的83.3%;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052.6億元,比2004年增長38.2%,占全市比重達到70.3%;實現利潤148.8億元,占全市工業利潤的79.8%。
截至2005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戶637家,比2004年減少157家;企業虧損面17.9%,同比下降8.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21.5億元,同比增長11.9%,比2004年增幅下降4.5個百分點。
“兩項資金”占用減少,加快了資金周轉,降低了企業費用,增加了企業利潤。截至2005年12月末,全市“兩項資金”占用572.9億元,比同年11月末減少7.2億元。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2.65次,同比加快0.19次。
(本報記者 劉芳濱 本報通訊員 王福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