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專稿
由于俄聯邦國家生態監察署絕大多數環保專家近日聯名對項目技術生態標準做出否定結論,俄石油運輸公司東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納線)建設項目不僅無法在今夏實現開工,價值115億美元的工程面臨再次被凍結的威脅。
籌備數年沒開工
為了向亞太國家,特別是迅速增長的
中國和日本市場,輸送在東西伯利亞開采的石油資源,俄石油運輸公司決定承建東線太平洋石油管道,設計年運輸能力總計8000萬噸,計劃分兩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管線全長2400公里,從泰舍特至中國邊境附近的斯科沃羅季諾,并在濱海邊疆區佩列沃茲納亞灣建設石油運輸終端,東西伯利亞石油經管線運至斯科沃羅季諾后,轉經鐵路運往中國東北,預計年運輸能力3000萬噸;第二階段管線從斯科沃羅季諾到納德德卡市附近的佩列沃茲納亞灣,預計年運輸能力5000萬噸。
東線太平洋石油管道項目備受俄羅斯國內外媒體和民眾的關注。俄石油運輸公司已經籌備了幾年時間,但項目至今未能開工建設。2003年,俄石油運輸公司提交首個項目技術生態標準,被國家生態監察部門否決,原因是管線距離貝加爾湖岸過近,建議管線移后80~100公里。俄石油運輸公司被迫放棄這一方案。
生態“攔路虎”
2005年10月,俄石油運輸公司向監察部門提交最終管線方案,約100公里長的管線將在貝加爾湖岸800米處經過。生態專家再次發難,稱管線距離湖岸過近,將對貝加爾湖生態和珍稀生物構成致命威脅。俄自然資源部支持生態專家意見,后來在普京總統直接過問要求加速項目進程后被迫打開綠燈。但是,國家生態監察署再次成為東線石油管道項目建設上的攔路虎。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1月24日,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俄羅斯分部消息人士宣布,俄聯邦生態監察署東線石油管道項目審查委員會52名專家已有43人簽名,反對俄石油運輸公司提交的管線方案。全世界野生自然基金會俄羅斯分部自然保護政策室主任葉夫根尼·什瓦爾茨24日宣布,俄石油運輸公司提交的項目技術生態標準人為地低估了這一地區的地震風險,一旦發生事故,管道中的石油可能大量流入貝加爾湖,將造成巨大的生態災難。什瓦爾茨表示,俄聯邦生態監察署近日將正式簽發審議結論,如果官員們同意生態專家的意見,俄石油運輸公司必須重新起草項目方案。
普京再施壓?
俄生態監察署官員24日未就此消息發表任何評論。不過,一位官員認為,監察署未必會在總統壓力下無視生態專家們的意見,強行通過項目方案。俄自然資源部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國家生態監察署由總理弗拉德科夫直接領導,不排除總理為了執行總統命令要求監察部門開綠燈加速項目建設進程的可能性。
俄天然氣工業銀行分析中心主任謝爾蓋·蘇維羅夫認為,如果生態監察署最終簽發否定結論,東線太平洋管道項目造價可能提高15%~20%。俄羅斯石油公司發言人拒絕就此發表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