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昨天下午,家住觀音峽路的居民樊守元步行兩分鐘,就走進八大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大夫量了血壓,開了些治高血壓的藥。他對記者說:“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不用跑遠路,一些常見的老年病我都在這里看,特別方便。”市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的意
見》,今年要在市內四區選擇60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標準化建設,這一舉措將逐步解決市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60家衛生機構要標準化
據悉,我市目前已有10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滲透到了居民樓院中,“意見”中提出,我市要以市內四區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依據國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遴選6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標準化建設,實現社區居民就醫看病便捷的目的。
專家考核“標準化”
這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青島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要求進行房屋、設備、人員、業務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及有關專家對60個列為標準化建設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考核評估。對每個達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補助15萬元,對每個達標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補助6萬元。
社區看病解決看病貴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會給市民帶來什么好處?據了解,社區衛生機構的發展可以改變市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因為社區衛生機構發展起來后,市民普通病癥在家門口就能治療,看病會更方便、價格更便宜。而大的醫療中心則可以集中力量應對疑難雜癥,提高醫療、科研水平,讓患者不用再抱病到其他城市尋找專家。
(記者 閔妤)
相關鏈接
“標準化”就是要一應俱全
根據我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的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般以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設置,服務人口約3萬人,服務半徑步行10-15分鐘。要符合國家衛生學標準及無障礙設計要求,設有全科診室、治療室、急救室、健康教育室、信息資料室、康復室等。
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人口以1-2萬人口為宜,服務半徑步行10-15分鐘,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應少于1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站要具備開展一般診療以及基本預防保健所需的常用設備;開展中醫服務的,還應有針灸器具等必備設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