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對于本報關于平價醫院的系列報道,許多讀者來電討論,其中有一部分讀者認為,醫院實行平價后,醫生收入少了,可能會導致醫院人才流失,從而使患者失去對該醫院的“就診興趣”。
醫生月回扣4000元?
昨日,一位陳姓先生來電表示,要抑制看病貴,重要的一點是要抑制大處方
,要抑制大處方,關鍵在管理,特別是不能讓醫生拿回扣。
據陳先生介紹,他原來是福州某市級專科醫院的藥房科副主任,由于同事之間平常都會對收入進行一些交談,所以對醫生的一些收入十分熟悉。
陳先生說,一位主任的助手(就是主任旁邊開方的醫生)一次告訴他,自己這個月僅藥品回扣就拿了4000多元。按業內規矩,主任的回扣一般是這個數的2倍。
由于現在許多經銷商都在醫院設了供貨商代表,常駐醫院負責經營藥品。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醫生才不斷開出大處方,回扣隨之也滾滾而來。
平價會導致人才流失?
如果國家在某公立醫院實行“平價”,勢必在藥品進貨方面進行創新,以降低藥品的售價,那么這些醫生的“灰色收入”就有可能終結,隨之帶來的可能是醫院人才的流失。這種擔憂已經在許多患者心中存在。
患者許先生告訴記者,十幾歲的小孩都知道,醫生賺大錢。一個人如果賺久了大錢,突然有一天沒得賺了,而其他的地方又出現了這種機會,你說他還會留下來嗎?而患者到醫院,就是要找技術好的醫生,如果這些醫生都走了,這所平價醫院還有生存的價值嗎?
多數醫生堅持原則
對于患者的這種擔憂,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建華覺得,如果實行了“平價醫院”,而其他的醫院并沒有在相應的措施上進行改變,醫生可以在其他醫院獲得大量的“灰色收入”的話,不排除醫院會出現人才流失的可能。
但是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也許這種醫生只是個案,畢竟目前醫療系統的廣大醫療工作者大部分還是好的,他們都能以“救死扶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而不是只認錢。
看來,對于實行“平價醫院”僅僅考慮到醫院的生存還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正視在“平價”之后,醫生的生存。這也必將成為公立醫院邁向“平價醫院”過程中出現的第二道門檻。
責任編輯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