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1月24日電
從解放前的偽滿時期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今天,鐵嶺83歲的李連舉老人將其度過的66個春節以日記的形式記了下來。66個不一樣的春節不但記載了老人一生不平凡的經歷,也反映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
李連舉1924年出生于吉林省舒蘭縣楊橋村,16歲就開始記日記,整整66個
春節都記在他那已經發黃的日記本當中了。
偽滿14年 大米禁食偷著吃
偽滿時期,農民種的稻谷一律要供給日本人和“皇軍”,發現當地人吃大米得按經濟犯論罪。1941年的春節,他在當天的日記中是這樣寫的:“1月26日,今天是舊歷除夕,按民俗我們孩子要給長輩拜年。我雖然是國高學生,對長輩照例要行叩頭禮。更高興的是,我家從村里托人買了幾斤粳米,在除夕這天早晨偷偷吃的!崩钸B舉回憶當時的情景說,為防止日本人和警察發現,剩下的一點兒也得藏起來,母親為了這頓飯,提心吊膽了好幾天。
后來,隨著戰事加緊,物資就更加緊缺。1945年2月3日的日記中,李連舉寫道:“今天春節,物資緊缺,十分昂貴,而且就是花高價也買不到東西,據說物資都給前方軍隊送去了,只好過個素節!
參軍九載 槍炮聲中過除夕
抗戰勝利后,李連舉于1946年3月入伍,參加過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抗美援朝等,直至1954年,他的每一個春節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
在外多年,難免思鄉,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更加強烈。1951年,李連舉隨軍到湘西剿匪,那年春節是2月6日!敖裉爝^年,已在部隊過了5個春節,雖然有些習慣了,但也想到父母妻子一定在思念我。尤其我是獨生子,又是軍人,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這是一種生離死別之苦。在節日,只好默默祝愿遠在家鄉的父母長壽幸福。”
1953年春節,李連舉正在朝鮮與戰友守衛馬良山高地!2月14日,今天是春節。一早,敵人的炮火響起來,可能知道我們在過春節,為我們祝賀節日,送來的炮彈比平日要多,飛機炸彈和遠距離炮彈匯成爆炸聲勝似雷鳴,它代替了爆竹、煙花和焰火,給春節增添了特殊風景。由于我早早有準備,前沿部隊糧、彈儲備充足,前后方可以安然地過個好春節。各部隊在坑道內舉行著形式不同的春節聯歡會,把敵人的炮聲當作伴奏曲,把敵彈的火光當作煙花,敵人的炮越響,我們的聯歡會開得越起勁。敵人這一天送來了數以千計的炸彈和炮彈,卻連我們的一根汗毛都沒碰著。”
離休歲月 春節常常做好事
1954年,李連舉結束了軍旅生涯,先后任西豐縣糧食局長、縣計委主任、鐵嶺地區絲綢廠黨委書記,這期間,同其他企業領導一樣,他每年春節都與工人在一起過。1984年,李連舉離休。
離休后的日子越來越好,現在過年,為一頓餃子發愁已經成了李連舉的回憶,相反,他倒年年為兒孫們做點啥愛吃的費盡了心思。家里兩臺電視機,除夕夜一大家子會坐在一起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
“1984年,2月16日,農歷除夕。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上,港臺歌手初見,《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港臺人民熱愛祖國的心聲,我為之鼓掌!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李連舉又有了新目標,他決定每年春節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他在2001年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寫詩一首:人雖跨古稀,尚有路一程,活得心無愧,含笑而告終!
“2001年,1月22日,今天是春節,我為銀州區20個學校學生寫的《中華五千年之歌》也終于脫稿,節后要贈給學生們!
李老最后告訴記者,這個“春節日記”他要一直記下去。(趙天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