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平線”升空2015年相會冥王星    在兩度推遲之后,人類第一個造訪冥王星的探測器“新地平線”號19日下午終于從美國發射基地沖天而起,踏上一段航程約50億公里、
時間長達9年半的漫漫征途。    高速升空
   美國東部時間19日下午2時(北京時間20日凌晨3時),美國“宇宙神”式運載火箭搭載著“新地平線”號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
   這枚運載火箭前所未有地捆綁了5個固體燃料推進器,其推動力非常強勁。火箭呼嘯上天后不久,就消失在大西洋上空。
   發射升空大約45分鐘后,“新地平線”號成功與運載火箭實施分離。此時,它的時速已經高達約5.8萬公里。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官員科琳·哈特曼說,如果當年“阿波羅”號登月飛船以這個速度飛行,那么它飛抵月球的時間將從3天縮短至9個小時。
   發射一年后,“新地平線”號將飛行到木星附近,并借助木星重力場提升自身速度,這個過程猶如“彈弓彈射”一般。此后,它的時速將提高1.45萬公里。
   “它看上去很漂亮,”參與這次探測計劃的科學家拉爾夫·麥克納特對美聯社記者說,“(雖然旅程還很漫長)我已經有點等不及了。”
   自帶能源
   由于冥王星離太陽過于遙遠,“新地平線”號無法使用太陽能,它將依靠所攜放射性物質钚提供動力。
   “新地平線”號的大小類似一架大鋼琴,重454千克,它攜帶有7種科研儀器。此外,“新地平線”號還攜帶有10.8公斤钚,探測器裝載的發電設備能夠把這些放射性物質衰變的能量轉換成電能,以供探測器搭載的電子儀器使用。
   為了防止因發射失敗導致這些放射性物質泄露從而對環境造成污染,美國宇航局之前準備了一系列應急措施。
   “新地平線”號原定于美國東部時間17日下午1時24分發射升空,因風速過大推遲到18日下午。不料,由于負責“新地平線”號項目的實驗室18日發生停電事故,發射時間再次向后推遲。
   雙重使命
   “新地平線”號此行肩負兩個使命,它除了要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外,還將探測位于太陽系邊緣的神秘地區———柯伊伯帶。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和最小的行星,“新地平線”號將是人類第一個造訪冥王星的探測器。科學家認為,研究冥王星有助于加深對太陽系形成的了解。
   “新地平線”號按計劃將于2015年7月到達冥王星,行程約50億公里。它的使命還包括探測冥王星的主要衛星冥衛一以及兩個最新發現的冥王星衛星。
   之后,“新地平線”號將進入冥王星外的柯伊伯帶。柯伊伯帶位于太陽系外緣,據悉由太陽系形成早期的剩余物質組成。
   專家說,“新地平線”號將以每小時7萬多公里的速度飛跨太陽系。由于它的飛行速度很快,而它所攜動力燃料又不足以供其減速和進入環冥王星軌道之用,因此它將在與冥王星“親密”接觸后,繼續前行進入柯伊伯帶并一去不復返。劉路(新華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