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切實讓社區黨建覆蓋整個社區網格。 圍繞提高居民素質,建立以學習型城區為依托的市民教育長效機制。市南區實施了人性化、菜單化的居民文明素質教育。設計推出了“文明一家人”卡通形象系列人性化教育讀本;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的市民意識教育,編印了《進城務工須知》手冊;以“讓城市
更美,讓生活更好”為主題深化城市精神踐行活動,以“與奧運文明同行,做可愛的青島人”為主題開展市民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努力使城市精神轉化為市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動力,營造“爭做文明市民,當好奧運東道主”的濃厚氛圍。 圍繞全民受益,建立為群眾辦實事的長效機制。始終堅持全民創城、全面受益的原則,把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列入區委、區政府的重點目標。在硬件基礎設施方面,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繼續實施“小街小巷”整治工程,加強生態化城區建設,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在方便居民生活方面,逐步培育規范100處社區便民商業網點,建立10個計劃免疫接種點、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建成居民購物和社區醫療“一刻鐘服務圈”;在服務弱勢群體方面,正在建設10個街道級養老服務站、20個社區養老服務社、1處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同時完善全區民意訪問中心網絡系統,及時了解群眾需求,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圍繞科學有效管理,建立標準明確的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長效機制。按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重結果實效、重常態管理、重群眾滿意的思路,重新修訂完善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市民等各種創建活動的管理辦法,形成統一的創建標準體系和考核體系。他們還按照創建工作目標項目化、數據化、具體化的思路,建立創建活動的目標責任體系;建立基層例會調度、部門聯合督查、專題調研督查、市民巡訪督查等精神文明創建督查落實機制;探索推行創建活動屬地化管理,引導駐區單位參與、配合社區的公益事業和文明創建工作,并接受社區和居民的評議監督,形成區域共建的大格局。(姜慧麗曲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