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政府部門采取了積極措施處理湘江鎘污染事故,但記者從湖南省湘潭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污染仍在繼續,湘潭供水源仍超標。這一情況與1月8日湖南省有關部門發布的有關水質達標的消息明顯不同。
污染仍在繼續,湘潭供水源仍超標
1月8日,湘潭市環保局向湖南省環保局提交一份緊
急匯報材料,其中表明:2006年1月6日發生了污染事故后,雖然各地采取了措施,但該市的3個水廠供水水質仍然出現超標情況,尤其以第二水廠超標問題突出。
根據2006年1月8日下午湖南省環保局傳送的霞灣港污染數據表明,鎘超標排放濃度仍超標22~40倍。這給湘潭及下游城市飲用水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針對這種情況,湘潭市環保局有關人員于當天16時50分趕到當地,對霞灣閘周圍進行現場調查,發現該閘仍然在排水,并且該閘和株洲市冶煉廠渣場周圍20多個水塘和積水已經被嚴重污染,卻沒有采取任何處理措施,存在大量隱患。
據悉,1月7日湘潭市環保局對污染源區域被污染的水塘采樣監測,積水的鎘濃度超標200多倍以上。這些被嚴重污染的積水還在不斷地滲透到霞灣閘,并排入湘江。同時發現霞灣閘大堤旁一家煉銦廠堆放了大量的渣,浸泡池中仍有大量的浸泡液沒有處理。有的池已發生滲漏。煉銦廠旁邊的一家較大規模的硫酸鋅廠仍在生產;硫酸鋅廠旁邊的水溝水體污染。
煉銦廠一名工人向湘潭市環保局人員介紹說,市里通知煉銦廠停產,但沒通知硫酸鋅廠,而且,該廠一直在生產。由此,他們感到霞灣港污染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并且涉鎘源企業沒有停產到位,仍在給下游城市飲用水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必須引起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為此該局建議:1、必須立即關閉霞灣閘,不能讓污水再度排入湘江。2、對霞灣閘和株洲市冶煉廠渣場周圍幾十個被鎘污染的水塘和積水池立即采取投放石灰等方法進行處理,以降解水池和水塘的污染濃度,并對被污染的水塘和積水池的鎘濃度情況進行監測。3、株洲市所有涉鎘企業必須無條件立即停產。
為什么是下游城市湘潭先發現?
從株洲到湘潭很近,不足40公里。兩個城市和相鄰的湖南省會城市長沙,經常被說成“長株潭”。
兩個城市都在湘江邊上,株洲在上游,湘潭在下游,“所以我們不得不取用株洲流過來的水”。3名湘潭市人大代表分別是王國祥、王秀連和汪孝仁,是對株洲污染一直心存疑慮的人,他們曾接到無數湘潭市民的投訴。株洲清水塘工業區是中國南方一個工業污染重災區。
湘江從株洲霞灣港到湘潭馬家河斷面,只有12公里距離,無法完成足夠自凈。
據王國祥介紹,最初了解湘江的鎘污染情況是在2004年六七月。當時湘潭市人大常委會指派他,到市環保局參加局長的述職評議工作。
在匯報中,市環保局局長黃常見提到了湘江鎘污染嚴重的情況。他這才知道,原來湘江湘潭段的污染,80%以上來自株洲。于是,當即提出了應該去株洲了解和反映情況的想法。
王國祥說,當時為了引起該局重視,他提出,即使該局長既懂技術,也干得不錯,但如果這個污染不解決,也應該屬于不稱職。一時語驚四座。
他開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防治水污染的事情中來,先后請教了一些專家。
2005年1月,湘潭市第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污染的問題引起了各界的重視。會議期間,他們牽頭30多名代表提出了議案,要求加強對污染的治理和預防工作。
也就在這次人大會上,他和另兩名代表王秀連、汪孝仁,因為對水污染的關注而走到了一起,并開始搞湘江水資源保護協會,同時一直在跟蹤議案結果。
最初是王等人自籌資金做調研。后來,此事引起了湘潭市政府的重視,也給了部分資金。通過細致地調查,他們摸清了湘江上游工廠的規律:多數在凌晨4~8時,將污水排入湘江。
今年1月5日,環保部門取樣調查。6日下午,黃常見局長告訴了王國祥等3名人大代表5日的取樣監測結果,一看結果嚇了一跳。5日的結果是3個水廠的水質污染都超標,但在歷史上第一水廠是很少超標的。他們馬上給湖南省政府值班室打電話,告知湘江有鎘污染。隨后又打了湘潭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電話。
王國祥說,2005年11月,代表們找了市環保局談了10多次。市局開始縮短了監測周期,變成了每周報一次。在這次污染事件中,這一改變,起到了巨大的效果。“我們至少讓大家早幾天了解到了污染情況!”
湘潭市決定暫不停水
1月6日23時許,湖南省環保局局長蔣益民到達湘潭,和湘潭市黨政領導召開緊急會議。與此同時,大批環保官員被派到株洲對湘江的多處直排口,在寒風里尋覓可能的污染源頭。
一個知曉緊急會議內情的官員告訴記者,當天晚上,湘潭市環保局大樓燈火通明,很多官員緊張得一夜未眠,他們遭遇湘潭一場嚴峻的危機。
依照常理,政府應該停止對市民供應鎘金屬嚴重超標的水。1月5日,株洲、湘潭交接斷面馬家河右岸鎘超標25.6倍。不久前,發生在廣東北江的鎘污染事件中,鎘超標10倍,城市就開始了停水。
湘潭市環保局一官員透露,鎘的污染在重金屬中排列第二,也是世界8大污染物之一。“吸入它會把你骨頭里的鈣置換出來,讓人患上疼痛病,甚至癌癥。”曾有死亡者,身上發現有56處骨折。堅硬的骨頭可以像玻璃一樣易碎。
湘潭市官員都在為是否停水而爭論。但問題也隨之暴露:如果真的采取停水措施,怎樣把消息迅速告知市民,而不至引起恐慌?此時已是凌晨二三時,電視、報紙、廣播等傳播手段已基本失效。讓市民清早起來發現水荒的危機后果無人敢揣測。
同樣棘手的還有:生活、工業、農業給水都是靠一套體系完成。切斷供水,市里眾多的制冷制熱設施,工廠、醫院、電力系統的生產和運轉等,都會冒出許多難以預計的問題。
有可以參照的經驗是:一個10萬人的城市,應對缺水危機的時間是10小時。人數越多,則極限時間成反比。以此為比較:有60萬人的湘潭呢?
有參加會議的官員事后對記者表示,大事臨頭時,才發現了其實可以選擇的手段不多;處理問題的預案缺失應對實際困難的能力。
有人大代表對前來開會的省環保局局長公開質疑其失職。理由是:2005年5月,湘潭市就將鎘污染湘江的事實報告給了上級,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才引發了這場災禍。
有務實的領導認為應對危機比追究責任更加重要,開始安排調運物資、人員、警察等,防止一旦停水后可能出現的哄搶、騷亂。商務、公安等部門開始受命行動。
會議中也傳來好消息:省長親自調度衡陽、株洲水利工程放水施援。這寄托了很多人希望———在冬季的枯水期里,把污染物質稀釋,并沖過湘潭。而長沙到湘潭的河道有幾十公里,讓水流自凈。
但也有人憂心忡忡。惹禍的鎘在水中是以離子狀態存在,很難以稀釋。即使1998年的大洪水,以每秒1萬多立方的流量,如此快速地過湘潭也不輕松。何況眼下水流只有不到1/10的威力。并且,沉積在湘江中后,今后還會留下反復發作的后患。
真正解決問題的是監測的數據。一名官員告訴記者,當時的水廠出水水質狀況穩定,這讓大家最終吃了定心丸。1月7日凌晨3時50分左右,會議結束。按照部署,各部門領導領命而出。省環保局的負責人也馬不停蹄地趕往污染源頭———株洲市的老霞灣港。
“早一點行動,就可以多挽救一些人的健康”
“早一點行動,就可以多挽救一些人的健康。”王國祥抱怨,對環保,有的地方總要到出了問題才重視,甚至出了事也是草草應對。
而湘江鎘污染事件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更讓他們感到了組織代表在省里的人大會和全國人大會上提出相關議案的緊迫性。
在今年的湘潭市人代會上,他們又提出了保障飲水安全的議案。
該議案稱湘潭市城鄉大部分居民的飲水質量極差,城區自來水質量連續3年排名在全省倒數第一,其中鎘嚴重污染湘江。證據為:2004年到2006年,有的水廠超過90%的月份鎘含量超標,砷含量也不時超標。
他們提議,政府應該制定實現優質飲用水的規劃,爭取在5年時間內完成;建立預警系統,預防和處置突發事故。及時掌握污染情況,在湘江枯水季節和發現水源水、出廠水有一類污染物超標時馬上啟動。
王國祥等人指出,還要對株洲排放口確定專門的監測方案,以人大代表監督為題,對嚴重污染該市水源的制定專門的檢測方案;并建議湘潭的省人大代表聯合其他地市代表在省人大會上提出治理湘江污染,保障飲水安全的議案。同時,重點加強株洲鎘污染湘江對湘潭飲水安全及湘江湘潭段被污染后的生態變化和人們使用水產品有關影響的研究。
記者還了解到,1月8日在長沙召開的全省水利(水務)局長會議傳出消息,今后5年,湖南省規劃投入347億元,重點解決水多、水少、水臟和水土流失問題,實現防洪除澇減災、水資源綜合利用、水資源保護和生態治理等目標。
其中,在水資源保護和生態治理方面,加大水污染監控和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步修復河湖生態環境,使生活供水水源水質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其他供水質量基本滿足用水部門要求。以湘、資、沅、澧四水上中游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為重點,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0平方公里。(洪克非
湘潭1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