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19世紀的歷史學家阿諾·托義比有一句名言:“文明(Civilization)的消亡是由于自殺,而不是他殺”。通俗地講,外來的因素并不能致使傳統文化消失,而如果傳統文化喪失,最終是由傳統所有者自身的拋棄。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長時間的歷史證明了托義比先生的這句名言的正確。其實,也許正因為外來文化的打壓,
傳統文化才得以頑強地生存下來,并最終包容外來文化,使傳統文化發展壯大。從另外一層意義上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在極其封閉的情況下,中國人對于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廢武功”,將幾乎所有的傳統文化包括“傳統”二字都掃地出門,這無疑也是在驗證托義比先生“文明自殺”之說的預言。
同樣地,到今天,中國傳統的端午節被韓國人申報為文化遺產,而中國最大的節日春節也需要民俗學者出來大喊給予“保護”,為什么?按一些學者的分析,西方人的節日在中國的流行是春節需要“保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似乎是端午節被韓國人“搶走”,而春節則被圣誕節“他殺”。
其實不然,按托義比先生的上述名言,如果中國人要隆重地過端午節,韓國人是搶不走的。而春節為什么需要保護?美國人沒有強迫中國人只過圣誕不過春節,相反,每年春節前美國總統都要給美國的華人致春節問候,而今年春節正好在周末的日子,我們這些在美國的華人都喊著要好好包一頓餃子,痛通快快地過中國新年。
還有,如果中國也將圣誕節定為法定假日,美國人會怎么看呢?我相信,美國人不會不高興。本來就有中國文化來源的韓國崇尚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也并非是什么壞事兒。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并非是一個什么申報就奪走的,但是,如果中國人自身要拋棄傳統文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那其實就是屬于“文明自殺”。
那么,在有人大喊“保衛”春節的哀怨之聲中,是不是許多中國人就真地拋棄了春節?答案是否定的,中國人仍然是要過春節的,因為中國人仍然知道有春節,而中國政府也仍然是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當然,那些信誓旦旦要“保護”春節的人也并非是完全沒有他們的道理,他們要“保護”的其實是春節的過法,比如,所有人都要在春節大吃幾頓,孩子們都高興穿新衣服、得壓歲錢,全家坐在一起看每年都重復的春節聯歡會,等等。可那些春節的“保護者”忘了,如今的人不再需要春節大肥肉解讒,而孩子們可能更愿意穿上有窟窿的褲子,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也不是非得要在電視機前守著那幾乎是多年不變的一些“老臉”。
因此,從根本上講,中國人并沒有拋棄春節的迎中國新年之傳統理念,許多中國人厭倦的是多年來不變的春節形式。更進一步講,人們需要更豐富的春節內容和形式。事實上,美國的許多傳統節日也都增添了現代的內容,比如,除了節日晚餐和游行的傳統,感恩節期間有重要的美式足球比賽和商店的大優惠,圣誕節期間有NBA比賽,而剛剛過去的元旦卻有大學足球的決賽。這些增添的內容不僅不會沖淡節日的傳統,而且還能增添節日的氣氛。
在我看來,外來節日實在是不能搶走中國人的春節,但中國春節的內容和形式的確需要改革,尤其是春節重頭戲之春節晚會需要改革。比如,可以由城市招標競爭主辦城市,晚會可仍由中央臺導演、制作,結合春節晚會,主辦城市辦春節周,以獲旅游效益,大膽改進現今春節晚會的廣告少、無創意的狀況,可以繼續評選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也可以考慮評選最佳廣告創意。此外,在春節期間,可以舉行重大的體育比賽,也可以搞國際展覽會、旅游節等,如此一來,不只是中國人過熱鬧的春節,也能對外輸出春節的文化。
□袁曉明(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