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養醫促高醫院藥價新聞追蹤市民呼吁治藥價“虛火”
晚報訊 本報報道的“以藥養醫”促高醫院藥價問題,引起讀者強烈關注,眾多讀者打本報“財經熱線”表達心聲,呼吁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相關管理辦法,重拳治理藥價“虛火”。
家住
嘉善路的市民馬先生患頑固性痛風多年,在四方區某大醫院多次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一直吃北京痛風病高等研究中心研制的25元24片裝的緩解痛風癥狀的藥品“痛風愈膠囊”。前不久,馬先生的愛人到人民路大藥房為他買藥,買回了與住院期間吃的同一牌子痛風藥。雖然外包裝變了,但劑量甚至藥盒里的說明書、廠名、地址、電話都一模一樣。而價格卻只有4元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反映:某大學醫院一直享受該大學每年全額行政撥款待遇,醫院員工還每月拿大學教職員工的平均獎金。但是,該醫院藥房藥品定價卻普遍偏高。特別是一些銷售量大的常用藥居然比藥店高出3至4倍。如復方大青葉片、青霉素V鉀片、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該醫院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教職員工和學生,這么高的藥價讓“老病號”吃不消。
許多市民認為,改革醫院“以藥養醫”體制喊了多年,“醫藥分家”也分了多年,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即便是個別大醫院建了大藥房,還是“換湯不換藥”,其銷售人員、藥品進貨渠道仍由醫院安排、控制。家住海泊路的市民馬衛東建議物價、衛生部門開展專項大檢查,專門治理醫院藥價虛高的問題。(記者李樹海)
郵寄直購藥價高更離譜
晚報訊 從生產廠家進行藥品直購郵寄應該比藥店便宜很多。可家住貯水山路市民孫先生昨天通過“財經熱線”訴說自己碰到了這么一件怪事:郵寄藥品比藥店價格高出11倍多。
孫先生是通過同事了解到治療失眠“解郁安神顆粒”。他與生產該藥的北京藥都中醫研究院聯系郵購了6盒,每盒價格高達114元。不久前,他在多家藥店發現了同一藥品,最高價18.20元,最低則買12元。(記者李樹海)
|